去年的国庆假期,为了拍摄在动车上看到了成片民居,我在练江流域(普宁、潮阳、潮南等地)跑了两天,并拍下整齐划一的航拍图片。

然而,关于这些成片民居的形成和现状,仍然是一团迷雾。我查阅了网络和书籍等相关资料,并实地探访了普宁的华溪村后,我大概弄清楚了疑惑。下面是一些的简单了解。
是什么
位于粤东地区练江流域的、建于80-90年代的、由四点金和下山虎组成的、超大型的梳式布局的潮汕民居村落。
四点金和下山虎是潮汕民居的基本单元,可以理解为潮汕地区的四合院。
梳式布局是广东民居常见的基本布局。在梳式布局中,民居单元的基本结构一致,整齐划一,像梳子一样排列成行。

△广东传统村落梳式布局
图源:黄为隽,等.闽粤民宅[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16.

△普宁市华溪村 超大型的梳式布局传统村落
形成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来,练江流域的人口极速增长产生的居住需求,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修建传统民居是其重要的改善方式。
以练江流域西北侧的普宁市为例:从1949年2010年,常住人口数由50万增长至200万,增长达4倍,成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县级市。人口居住压力可得而知。
由于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在村集体的统一规划和分配下,在原有的旧村落的边缘,依照传统民居的样式,结合当地地形环境建造而形成的此类布局。

△普宁市常住人口增长表数据来源:《普宁县志》《2021年揭阳统计年鉴》
优缺点
梳式布局村落的最大特点,是适应华南地区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巷道和天井内空气对流,利于散热和排湿。各民居单元虽然密度高、间距小,但每家又有围墙,独立成户。
最大的不便是狭窄的巷道不能通行汽车,汽车无法抵达大部门宅院门口。另外大部分院落外观相似,不便区分。

△华溪村一巷道
现状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农村的空心化,练江流域的这些传统村落,也是无法逃避。大部分年轻人都选择居住于城市的现代楼房,民居的坚守者则以老年人为主,还有部分民居出租给附近务工的外地人,部分选择空置。
由于建筑年限仅为三四十年,这部分民居并不属于古村落的保护范围,针对其学术研究和保护也较少。

△华溪村一四点金民宅内部
最后的辉煌
在这个传统建筑式微的年代,再也不会有人以民居为样本修建新楼房了,更加不可能有如此大规模的民居村落的修建。钢筋水泥的现代楼房是修建新房子的主流,它代表着更高的容积率和更加现代便捷的生活。
这几年在省内和省外走过的大部分传统村落,要么是空置成为一个保护性质的空壳景区,要么是仅剩坚守的老人在迎接最后的衰败。建筑是以人为载体的,只有人的居住和使用,才能赋予建筑的灵魂,相关的文化才有其栖身之处。如今,大部分的传统村落,正在不可逆地走向灭亡。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种以传统民居为样本的大规模村落建设,在我的认知里,这是绝无仅有的。虽然按照建造的年份来算,它远远谈不上保护的级别。但是它是难得的、鲜活的传统村落。无论从建筑的外观,还是承载的文化内核,它是代表着一方水土的活化石。
现代化和城镇化的车轮滚滚向前,这数十万座的民宅,正在不可避免地、式微地走向未来。在它正式衰败之前,我们还可以对它进行了解、记录和传播。




△正门

△照壁

△山墙潮汕民居依照山墙有金木水火土之分华溪村以木属性为主

△背墙


△窗户



△屋檐


△厅


△庙宇




△村落的整体
参考资料:
-陆琦.广东民居[M] 广州: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普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普宁县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
-果陇村党总支等.普宁市果陇村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
-揭阳市统计局.2021年揭阳统计年鉴[DB/OL].http://www.jieyang.gov.cn/jytjj/gkmlpt/content/0/608/mpost_608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