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双宁的双面人生:他为光大集团立过功,却栽倒在“雅腐”之上

2024-01-09 星期二


点击上方蓝字“将军箭”,充电关注~



仅仅6个月之后,唐双宁的落马故事又有了关键进展。


1月6日下午,央视新闻转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消息称,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唐双宁因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开除党籍,并进行立案审查调查:

按规定取消其享受的待遇;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一并移送。

通报里有一段描述引发众人热议:


既想当官又想出名,将党和人民赋予的公权力异化为谋求名利的工具,大搞“雅腐”…


半个中国金融圈的人士都知道,唐双宁最自傲的,是在书法、诗歌、绘画等领域“均有建树”。他创作的诗词近千首,画作多次出现在正式展览当中,甚至于北京金融街的题词就是其手笔(注:2023年7月14日唐双宁被带走的前夜,金融街的题词即被帷布围上,目前已不可定点打卡),在业内颇具传奇性。


在退休后出版的传记中,他非常“自谦”地表示:

我虽喜欢诗书画、文史哲,但命运弄人,却从事了一辈子金融工作…我对自己的认识是,擅长诗歌、书法,略通金融。

针对唐总如上虎狼之词,我曾在《光大集团前一把手唐双宁被查,曾自称“被金融耽误了的艺术家”》一文中为此慨叹:


颇有一种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在被“肃反”前怀念小提琴的美。



毫无疑问,在客观评价唐双宁之前,我们有必要弄清楚,“略通金融”的唐总在光大集团做了什么?


理顺了这件事,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为何勇者最终变成了恶龙,为何舞文弄墨的雅致异化为谋求个人名利的工具。



奇的救火队长


唐双宁是在2007年6月临危授命,成为光大集团第六任掌门人的。彼时的光大集团空有正部级行政级别,却已经:


资不抵债。


光大集团的前身,是1983年由财政部在香港成立的紫光实业有限公司。在成立时,光大的级别与站位都高得吓人:

光大集团与中信集团一样,被认定为正部级单位,承担着外贸经营和实业投资的重任,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窗口和桥头堡。

我们知道,中信集团的创始人是荣氏家族的荣毅仁,红色背景惊人。而光大集团的创始人王光英也不遑多让,他的妹妹王光美是刘少奇同志的夫人…


(王光英(右一)与荣毅仁(中)在交谈中)


但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的黑色幽默。


1984年,紫光实业有限公司改名为中国光大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设在光怪陆离的金融之都香港。直到1990年中国光大总公司在北京成立,光大集团(即“光大香港”)与光大总公司(即“光大北京”)依然是泾渭分明,互不隶属。简单地说:


光大北京和光大香港二者都统称光大集团,但两套班子各管各的,香港光大对北京光大“听调不听宣”。


两个光大的关系,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


1,光大北京的核心企业包括光大银行、光大证券、光大永明人寿、光大金控资产管理公司等,是一家以境内业务为主的金融机构;

2,光大香港的核心资产是以光大控股与光大国际为主体的20多家公司,定位是面向国际的投资公司。

3,光大北京和光大香港都直接由财政部管理,二者之间没有股权纽带,不能并表。


“一个光大,两个总部”的奇特组织与管理制度在某定程度上符合现实需求。例如国际金融市场瞬息万变,香港光大在重大机会来临时来不及向北京“早请示、晚汇报”;但与此同时,杀伐果断的香港光大也养成了激进的操作风格和抱团的企业文化。


(左:1983年的光大香港总部;右:2023年的光大北京总部)


例如在上世纪90年代,开了眼界的“光大人”明明可以踏实地成为中外金融的纽带,但他们却选择了一条赚快钱的新道路。


(此处省略217字)


最终,光大香港在炒作金融期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交了一笔沉重的学费,公司差点被关闭。


但在“超常规发展、全方位经营”的口号下,光大集团试图“一把梭哈、一举上岸”。时任光大集团总经理的孔丹曾在退休后回忆到:

那时我们憋着一股劲,但不知道往哪儿使…光大没有一个稳定的发展领域,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在此过程中,光大做了很多游离风控之外的创新。

结果就是,香港光大寄以厚望的子公司光大信托,因为投资纪律等原因而陷入外债缠身的尴尬局面,致使光大香港出现了资不抵债的奇观。


值得注意的是,两个光大毕竟是一家人,光大银行(隶属于光大北京)曾对光大集团(即光大香港)的外债提供担保,两者之间还存在数额巨大的关联交易。因此,光大香港的资不抵债又引发了光大银行的危机,从而导致了光大集团内部的系统性危机:


2006年光大集团发布的财报显示,光大集团净资产为-37.98亿元。其中,光大银行净资产为0.7亿元,资本充足率为-0.39%,不良贷款余额291亿元,不良率高达7.58%。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企业预警通”对1354家商业银行的统计显示:


2023年我国城商行、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平均水平分别是1.90%、3.22%,就连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村镇银行,在2019年的不良率也仅为4%。


(对比之下,光大银行-0.39%的资本充足率与7.58%的资本充足率,意味着该银行已处于技术性破产的边缘)


而光大银行是1992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而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并实现了境内省级行政区域服务网络的全覆盖。这意味着:


一旦光大银行出事,那就是影响全国人民的大事。


很显然,光大集团需要一位“惊奇队长”来救火,唐双宁就此进入有关部门的眼帘。


自1999年华融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成立后,金融系统处置不良成为当时的重大攻坚任务。而四大AMC的直属上级监管部门,则是银监会监管一部(监管国有商业银行)、二部(监管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城商行)和四部(监管资产管理公司及政策性银行)。


而当时的唐双宁,正是银监会副主席、党委委员兼银行监管一部主任。


更妙的是,唐双宁由建行基层干起,曾参与设计央行设立方案,并历任央行信贷管理司、货币金银局、银行监管一司等业务部门,对国有银行监管与股改的具有丰富的经验。


好了,惊奇队长·唐甚至来不及念“苟利生死”的诗句,就来到了他忠诚的光大集团。


(光大集团没有想到,他们等来的惊奇队长是一位男性)


刚接手的唐队长先是来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大盘点,并顶住了上头以“拆分”为核心的重组方案,试图以光大集团为中心,大刀阔斧地推行三项改革:


1,整体重组。以出让旗下企业控股权的方式,吸引各方注资,推动光大集团由国有独资控股转为股份制公司;

2,合并报表。光大集团及证券、保险、资产管理等企业同银行、香港企业、实业企业全部合并报表;

3,债务置换股权。把集团超过100亿的债务及欠息转投为汇金公司对光大银行的股权,解除了光大沉重的历史债务包袱。


对金融行业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以上一揽子解决方案魄力十足,而且非常务实:


首先,以股改为中心的整体重组,在当时是一个新鲜而敏感的事务,不惜出让企业控股权更是引发了巨大争议。但唐双宁明白,如果不给出足够的甜头,精明的社会资本(尤其是港资)是不会入彀的。


其次,合并报表涉及到集团内部诸多利益冲突与置换勾兑,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内斗。但唐双宁以监管者的勇气强力推进,并在内部会议中发出“不改革就是等死”的豪言,最终让两个光大合二为一。


最后,债务置换股权更是一着妙手。在唐双宁接手之前,光大银行因核心净资本为负而向汇金公司求助,唐双宁条理清晰地向集团高管与上级主管部门反复解释“壮士断腕”的理由:


已知,虽然光大银行是光大集团最重要的资产(鼎盛时期,光大银行的资产占集团资产的比重达到了95%),但光大银行必须盼着外来注资才能持续经营(按照2006年末的资本缺口计算,光大银行恢复到6%的资本充足率,至少需要注资200亿元),以理性的眼光看,光大集团事实上已经预测到失去光大银行控股权的危险。


故而,为什么不理性看待光大银行控股权旁落的既成事实呢?在债务换股权的所有方案中,把股权卖给汇金是毫无疑问的最优解,不但可以获得一位行业强援,还存在未来赎回的可能性。


为了迅速达成合作,唐双宁不惜担下所有责任,并立下军令状:

集团暂时放弃对光大银行的控股权,让出第一大股东的位置,不是舍弃历史包袱,不是断尾求生,而是遵循毛主席《论持久战》的精神,精髓是“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


我们不会一卖了之,而是会制定严谨的战略规划,谋求光大银行的无限未来,这其中就包括了回归的想象空间。


最终,唐双宁以强硬的态度、务实的个性促成了中央汇金公司对光大银行200亿元的注资方案,完成了光大集团重组案的关键一步。


而在公司内部,对“空降者”唐双宁的评价也陡然上升。


精明的金融人自然清楚,作为一个外来者,唐双宁完全可以全盘接受银监会拆分售卖的重组方案,不用承担任何风险。但他从光大集团的整体利益出发,力主风险极大的整体重组方案,并不惜搭上个人承诺与政治风险。


在政治学上,这被认为是:


魅力型领导。



不到一年时间,外来者唐双宁就成为光大集团内部一致钦定的“光大人”,获得了深入改革措施+1的施法机会。


“初入光大,诚非吾愿”的唐双宁在公司内网发布了“心安之、笃行之、徐图之”的内心独白,对应着他理想中的光大改制三步走策略:


2007年—2010年的“战略退却”,以巨大的让步空间换取发展的时间,让光大银行等负债累累的企业获得注资,重启业务。


2010—2014年的“战略相持”,以光大银行、光大证券的上市,以及重夺光大保险控股权等经典战役,以在港企业为突破口,实现光大集团旗下实业企业的平稳发展。


2015年之后的“战略收复”,以光大金控资产管理公司为旗舰,通过投资,重新拿回对各个企业的控股权,实现改革重组的重任。



2016年,光大集团资产总额达到4.4万亿元,净资产达到360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542亿元。


这一年,光大集团把自己“世界500强”的排名提高了107个名次,成为全球进步最大的金融类500强公司。


也就在这一年,唐双宁在“致股东的信”中提到:


今年是光大集团重组与改革的第十年。十年间,光大集团的资产总额增加了7倍,旗下拥有了8家上市公司,并成为拥有金融全牌照的大型金融控股集团。


2020年5月22日,对于光大集团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光大银行发布公告称:

光大集团与汇金公司于5月20日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汇金公司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向光大集团转让其持有的公司102.5亿股A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9.53%,光大集团向汇金公司发行159.5亿股股份作为对价。


这意味着,此次股权变更后,光大集团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48.53%股份,重回第一大股东的行列。


十年前痛失光大银行控股权的惨痛历史,终因唐双宁的“持久战”战略而划上完美句号。


很多光大人觉得遗憾,因为他们的船长唐双宁,此时已经退休2年了。


但据说,就在这一天,唐双宁以他自诩的“飞狂草书”,一气呵成地写就了杜甫的诗作: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断的帝国建造者


在中国金融行业中,历时11年、成功完成“光大集团金融改制路”的唐双宁几乎成为一座丰碑。但与此同时,他鲜明的个性也引发了无数的争议。


唐双宁出身草莽,从辽宁省一个县级化肥厂工人干起,抓住了恢复高考后的历史机遇,得以在东北财经大学深造,由此开启了新的人生。


但值得注意的是,他毕业后并没有飞黄腾达,而是在建行沈阳分行历练,一步一步从科员干到副行长,然后被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相中,借调并转入央行系统。


他有才华,情商也高,还有强大的自信,善于鼓励同事与下属,集中力量做出重大组织变革。他完美地符合罗伯特·豪斯论述的魅力型领导的三种潜质:


高度自信、支配他人的倾向、对自己的信念坚定不移。


这也是唐双宁作为一个外来者,能迅速赢得光大集团上下人员的拥护,开启逆袭之路的重要原因。


然鹅,当魅力型领导的三种潜质走向极端的时候,高度自信逐渐发展为过度自信,支配他人很可能演变为独断,坚定的个人信念异化为偏执。此时,如果组织内部没有配套制度约束,魅力型领导将醉心于“帝国建造”。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唐双宁大力提拔的薛峰。


2013年8月16日,光大证券在使用套利系统时一着不慎,在一分钟内把上证指数暴力拉升了5.62%,造成了当日约2亿元的直接损失,这就是影响极坏的“光大乌龙指事件”。


处于风暴中心的光大证券不但被罚款5.23亿元,还被证监会认定为“内幕交易”,面临着一系列的严峻后果。



(21财经对乌龙指事件的解读,引发股民热议)


但令唐双宁老怀大慰的是,此前不显山不露水的光大证券党委副书记薛峰,却展现了非同一般的能力。


薛峰毕业于中文系,早年当过记者,长期负责党群工作,在加入光大证券之前没有任何证券从业经验。但在乌龙指事件发生后,他的危机公关能力与决断力,给唐双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于是,2014年1月,在唐双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坚持下,薛峰被火速提拔为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总裁,并在两年后兼任董事长一职。


据说,薛峰入职后面临的第一件事,是考取证券从业资格证书…



所以,风华正茂的薛峰同志急于在资本市场干出一番成绩来,证明自己。


很快,他自认为的机会就来了。


2015年是A股著名的牛市顶峰,各种上市公司挖空心思并购资产,试图以讲故事的方式推升股价,在割韭菜的盛筵中分取一杯羹。


曾连续创下55个涨停板的“巫妖王”暴风科技试图玩一把大的。在CEO冯鑫的策划下,暴风科技筹备收购英国体育版权公司MPS的股权,从而垄断英超、西家等顶级赛事,以及法网、F1赛车等热门赛事的中国转播版权。


这么说吧,暴风科技这把如果玩成了,央视体育频道都得来敬酒,至于腾讯、咪咕的赛事转播,基本就没它们什么事…


新官上任的薛峰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投资机会,与暴风科技共同设立SPV浸鑫基金,火速收购了MPS。


事后证明,MPS收购案中,收购方甚至于没有完成最基本的尽职调查,有些重要体育赛事的转播权面临诉讼风险,对MPS创始人也没有竞业限制,导致创始人拿到钱后另起炉灶,把MPS逼到无路可走…


在并购过程中,薛峰为了快速完成MPS收购项目,越过了正常的党委会与董事会决策程序,直接签字审批了这项重大投资决策。


如果说以上疑点反映出外行人的过度自信,属于“出发点是好的,热心办了坏事”的范畴,那么,随之而来的抽屉协定的曝光,则揭示了深层次的问题。


在SPV收购MPS案中,光大资本仅投入6000万元,但它引入了招商银行与华瑞银行两位合作伙伴,并为两家投资10亿元的银行出具了差额补足的抽屉协议。


在MPS并购失败引发诉讼后,光大证券从2018-2021年内连续计提预计负债52.91亿元,已经超过了MPS的项目总投资,损失极为惨烈。


更郁闷的是,抽屉协定的意思是,该协定并不在签署之时公布,而是直到真正发生债务风险后,才从尘封已久的“抽屉”里拿出来履行担保事宜。


换而言之,薛峰越级制作与审批的这份承担连带赔付责任的协议,直到被强制履行时才被曝光,才被光大证券董事会所知悉。


私自签署这么一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抽屉协议,不由得不让人怀疑,薛峰在MPS并购案中是否存在利益勾兑。而一手捧薛峰上位、默许与协助薛峰越级审批,并在关键时候飞赴MPS总部与英国前首相喝茶的唐双宁,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攫取了多少利益呢?



2021年11月,薛峰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由此引发了光大证券甚至光大集团的人事大地震。


已经退休的唐双宁也受此牵连,起退休待遇从副部级降到了副厅级待遇。


现在,我们可以讨论一下管理学中“帝国建造”的真正含义与原因了。


管理学普遍认为,帝国建造是大公司病的一种。在公司成长过程中证明了自己的管理者过度自信,希望通过持续扩大下属队伍,掌控更多信息,从而加强个人权威与声望——他们宁可“集邮”一些不符合规章制度的人员,在组织内部构建属于自己的“王国”。


而与此同时,被提拔的“小透明”深知立足的根本是什么,会自觉地把领导的利益置于组织之上。当魅力型领导需要党同伐异、暗度陈仓时,羽翼们表现积极,不惜破坏人际关系网络,摧毁成员之间的信任。


于公于私,于己于人,魅力型领导与破格提拔的小伙伴,热忱地置公司利益于不顾,开启了一场打造内部帝国的双向奔赴。


毫无疑问,这个看似宏伟的内部帝国其实是异常脆弱的,因为它根植于组织内部,汲取组织的营养而疯狂生长——在医学上,这种奇葩的东西通常被称之为:


癌。


有趣的是,美国商业畅销书作者Lipkin说过,随着帝国建造的规模逐渐加大,领导者与语义们的内心会变得敏感而惶恐。


因为归根到底,帝国建造者及其党羽的价值与成功,本质上都建立在现有组织的成功之上,他们担心到手的东西总有一天会失去。


Lipkin把这本畅销书命名为:


《为什么领导在晚上睡不着》。



“雅腐”是什么


了解了唐双宁的背景资料与个人性格,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中纪委通报中的“雅腐”了。


我们大致可以推测,唐双宁的雅腐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雅腐是侵吞字画类文物。这是因为此类物品既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也存在变现的可靠渠道。例如2021年洛阳王文海案中,有人私藏的唐三彩、青铜器等文物,竟然超过了洛阳博物馆。



第二种雅腐是以公共资源搭台,为个人堆砌声望。例如唐双宁独创的所谓“飞狂草书”,其书法界存在很大争议。有评论家认为他是“中国当代狂草第一人”,也有人不客气地把这种矫揉造作的书法体称之为:

大肠体。

(唐总与他弯弯绕绕的大肠体)


但不管怎么说,唐双宁是在册的中国书协会员、李可染画院名誉理事长兼抽象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协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其作品在各大美术馆、高校巡展,甚至还外送到威尼斯、卢森堡境外博物馆参展。


第三种雅腐是让一帮愿意花钱勾兑的人,有机会把钱名正言顺地花出去。例如低端的操作手法就是茶叶店模式。


在很多县城里,政府部门扎堆的地方总有小型商业群落的存在,这其中就包括某些部门领导亲属所开的茶叶店。这些定价昂贵的茶叶,采购渠道清晰,发票一应俱全,除了档次不太高以外,基本没毛病。


但架不住购买者趋之若鹜啊。因为总有急着办事的人购买这些暧昧的茶叶,然后交到配交的朋友,解决难以解决的问题。


就这,你还不能说是贪污受贿…


唐双宁的眼界和档次,显然不至于让家属开茶叶店。但架不住有其它方式啊。


2010年,唐双宁的儿子唐晓宁入职外资投行摩根大通。从2011年起,摩根大通把光大集团纳入投行的重要客户,并成为光大银行上市的12家财务顾问之一。


如果不是《纽约时报》报道“摩根大通雇佣中国高管子女”的新闻导致唐晓宁火速离职,光大银行2013年H股上市过程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到更多精彩故事。


而唐双宁本人倒是磊落。例如2018年某拍卖平台上,他的一副字画以2060元的价格成交,说明唐先生没有以卖高价茶叶的方式卖自己的字画,可喜可贺。


但除此以外,应接不暇的润笔费、结集出版所得的稿费,以及最重要的“公开参展的隐性成本”,这应该怎么算呢?


例如2022年6月,有机构组织了一场“抽象绘画学术展”,有超过15位专家对唐双宁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你说这种耗费公共资源积累名望的事儿,有多离谱吧。



(研讨会现场,只要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按照《说文解字》,“贿赂”两字有微妙的区别。“贿”通常指用于换取利益的礼品礼器,而赂则指土地城邑等财帛类物品。


根据通报中“违规收受名人字画、纪念币等礼品”、“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既想当官又想出名”的描述,我们可以得知:


唐双宁的雅腐,其实更接近“雅贿”,是利用职务便利为己牟利,在本质依然是贿赂。


而“雅腐”和“不伦之腐”的区别,其实并没有那么严格。大众普遍接受的一个烫知识就是,能被高雅的礼物收买的人,终究可以被其他更直白的方式所收买。


这倒是与莎士比亚的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A friend that you buy with presents will be bought from you.

(以礼物收买来的朋友,终会被其他人收卖走)



——(全文完)——

写在后面的话:

1,本来不想写这个话题的,因为去年7月唐双宁落马时,我已经写过一篇文章介绍了他的情况。但架不住有朋友在后台留言催更,并指名道姓钦定了“唐双宁的雅腐”主题,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只好重新找角度写呗。

2,落马干部唐双宁当然是值得千夫所指。但本文试图说清楚,在那个年代,他为光大集团立过功,流过血。他不是一个尸位素餐的贪腐分子,不是一开始就立志于挖穿地球。题来了:

这么一个有能力、有才华的大好青年,怎么就从勇者变为了恶龙呢?所谓内控制度、组织原则,是怎么一步步沦为纸上谈兵的呢?

我觉得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需要斟酌的重要问题,也是反腐需要直面的问题。



觉得有趣,关注公众号:将军箭,不过分吧?

往期精选

8 Jan 2024

点击“分享”“赞”,感谢你的支持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