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青年爱国表达的新特征—以“B站”弹幕文化为例

2021-08-08 星期日


摘要: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社会环境正趋向于数字化,文化艺术也同样如此。本文以活跃在“B站”上的青年为研究对象,关注他们的爱国情感表达,以及爱国思想在青年中的存在状态。研究发现,在文化价值多元和多种社会思潮交融的当代社会,青年在爱国情感表达上的主体性越来越彰显,他们通过创作视频、表达互动弹幕、发表评论等方式建立文化叙事的场域,创新话语逻辑,创作文化产品,这些在增强文化自信、凝聚价值共识和深化身份认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B站;青年;爱国情感;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两会中指出,“现在这一代年轻人,也在变化之中,他们的心态、思想也在改变”。今天的年轻人,将在未来成长为国之栋梁、社会中坚。当代中国青年成长于社会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成为他们重要而独特的文化生活世界。新媒体背景下,哔哩哔哩网站(英文名称Bilibili,以下简称“B站”)成为当代中国青年分享独特文化生活的重要网络聚居地。在B站,当代青年通过创作视频、表达互动弹幕、发表评论等方式,为构建独特的文化叙事场域提供了契机,青年在其中热切分享自我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实现了对文化的创新发展追求。以B站视域对中国青年的爱国表征进行研究,有助于探析当代青年对于爱国情怀与文化自信的现实状态[1]。



一、新媒体环境下青年的独特表达方式:弹幕文化


新媒体传播是这个时代的特点,体现在事物的表达形态和文化创新,使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更加开放、多元。网络媒介技术的运用,使表达的语言、表情、影像等符号更为鲜明直接。媒介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当代青年能够轻松克服现实世界的物质限制与心理障碍,交流与表达的轻松与自由感增强,在某些活跃的网络聚居地,逐渐创造出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语言系统。青年也在此聚居地中获得归属感。其中,B站比较有代表性,其弹幕文化已成为青年独特的传播表达方式。


1.弹幕文化的由来


弹幕发源于日本的网络文化,最早在2006年12月Niconico网站被推出,其功能是即时留言字幕即“弹幕”。2007年6月,Acfun(简称“A站”)作为国内首家弹幕网站成立。2008年A站开启即时留言功能,弹幕逐渐在国内兴起,随后B站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弹幕文化的主阵地。弹幕文化的产生背景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其相应的用户群体。青年人热衷于通过信息技术展现自身独特的社交属性,网络青年是弹幕文化使用与创造的主体。弹幕文化相对于主流文化有其隔绝其他文化的小众圈子,这一群体有类似的兴趣爱好,他们的观念传播和交流互动有特殊的符号语言系统。从使用的角度来讲,人们在观看视频时产生的许多感觉转瞬即逝,等观看者停下视频去评论区时,其因视频产生的感触往往已消散大半。弹幕是一种即时评论技术,与传统评论机制不同,既不需要标出时间坐标也不需要点击观看,而是直接出现在视频中观看者想评论的地方。评论所产生的共鸣,给观看者被陪伴的感觉,弹幕能记录并传播这些转瞬即逝的感情,构筑起舒适、易于情感交流的平台,真正实现了超越时空距离的社交。有许多网友表示,看似寥寥几句的弹幕简直比剧情还有趣。


2.弹幕文化的特征


弹幕语句精练,瞬间表达主观感受和情绪真实且强烈。弹幕文化的特性体现在标签化、从众性、更替性、延展性和年轻化。一是标签化。“白切黑”“萌”......这些概括某个群体或扩大人物的某项特质并对其定义的“梗”,是弹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究其根源是对事物或人贴标签。二是从众性。当今网络圈一个经久不衰的热梗—“人类的本质就是复读机”,不断证明当一个引起强烈共鸣的作品出现时,刷屏弹幕会出现“恭喜你刷到了镇站之宝”等,这类弹幕被青年网民广泛使用。三是更替性。每过一段时间,对之前出现的弹幕会不断有人更改变化,变化虽小,但内容的推陈出新一直存在。四是延展性。2014年后弹幕逐渐在软件平台上出现,越来越多的APP引入弹幕,用户可以对各类节目视频发送弹幕分享感受,展现了弹幕文化强大的生长力和影响力。五是年轻化。弹幕的受众相对年轻,这决定了弹幕文化更新迭代速度快,年轻用户可以打破物理空间的限制,切实感受到现实社会缺失的认同感和陪伴感。


3.B站弹幕文化的独特性


伴随日本的ACG(动画、漫画、游戏的总称)文化广泛传入中国,其受体虽小众,但对交流互动专属平台有强烈需求。在此背景下,B站应运而生。在B站,网络文化蓬勃发展,青年文化交融碰撞,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深入一种文化的最有效途径是了解这种文化中用于会话的工具[2]。弹幕评论搭建了青年群体的交流互动平台。B站作为专业的弹幕视频网站,采用会员注册准入机制,有两种途径可以供观众进行正式注册:一是进行B站线上测试,试题的内容主要包括ACG相关的知识;二是接受老会员的邀请码。严格的准入机制将“次元墙”变得更加坚固,如果不注册会员不仅无法发送弹幕评论,而且不能观看大部分弹幕视频。在成为B站正式会员前必须接受弹幕语言的基本规则和礼仪的教学且顺利完成相关测试,这是B站独特的弹幕规范。B站用户多为95后与00后,他们是伴随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他们眼界开阔,爱好广泛,观念多元且关注个人感受。他们是伴随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深怀浓厚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认同感。他们在B站发出“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愿在种花家”的慷慨陈词,声声呐喊入人心,类似的爱国弹幕在B站平台上广为传播。可以说,受众年龄阶段的特性决定了B站弹幕文化相对于一般平台更加开放自信和多元国际。



二、当代青年爱国情怀的新表达形态:弹幕


爱国情怀本质上是以国家为原点的思想情感,是基于国家立场、维护国家利益,逐渐形成发展并内化于心的思想观念形态,其核心是国家。对于青年人,这种深厚的情感更是他们对自我身份的内在认同,是基于对我国政治、历史、文化、民族、制度、地理等深层次理解与认同建立起来的。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中,爱国情怀是永恒主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经济实力飞速发展,这些青年人将爱国情怀深植内心,以崭新的社会心态创造出独属于他们的爱国情怀,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以及身为中国人的骄傲,这对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自信心尤为重要。基于对民族历史文化浓厚的自豪感,当代青年才会有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内在动力,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使得文创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既给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让传统文化开始以新的面孔示人[3]。通过对B站开设的爱国类节目及青年网友弹幕话语分析,笔者发现青年群体善于运用网络语言,倾向于采纳宏大叙事,密切关注国家主体,其内在包蕴宽厚的爱国情怀。从表达风格和文化基因来看,可以发现青年使用的语言有二次元中的“燃”的核心元素,即热血、拼搏、激情、积极向上、追求理想、牺牲精神的价值内在。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怀表达是自然真实的情感流露,逐渐取代了以往暗讽、外显、张扬的自尊倾向,形成一种亚文化风格显著的语言,并逐渐演化成为独特的青年爱国话语体系。新一代青年以集体化仪式,产生高度文化认同感,促使青年共同体身份具象化,依托这一语言体系突破自我封闭壁垒,打破传统参与方式,愈发积极地通过自我革新的亚文化模式关注并参与现实政治,为爱国理念增添了新的内涵价值和超越性价值意义。


1.弹幕形式:跨越时空互动,体现青年文化自信


B站的青年用户中,存在一大批以发弹幕主动抒发爱国情怀的青年。他们由内而外积极表达浓厚的爱国之情,用自己的方式主动表达对祖国的热爱。B站CEO陈睿在演讲时指出,“在运营B站的时候,非常深的一个感触是这一代年轻人,90后、00后,他们非常爱国。他们从小的生活很富足,他们的教育各方面都很好,他们是真的觉得他们生活在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国度,他们是发自内心地爱着我们这样一个国家”[4]。陈睿认为,“这是令人刮目相看的一代,因为物质富足和教育充实,因为互联网极大地扩展了他们的审美和知识储备,他们真正是有文化自信,有道德自律和有人文修养的一代。为什么网站付费可以越来越普及?因为他们是真正的尊重知识产权的一代,他们是真正鄙视插队、走后门的一代,是真正拥有自信和创造力的一代”。“中国的90后和00后这一代人,有着高度的文化自信、道德自律和人文素养。因为他们受过高质量的教育,所以他们具备更好的人文素养;因为从小上网,他们可以看到全世界的东西,所以他们会有着更好的文化自信”[5]。B站不但在经营和运作中依靠中国的文化自信红利,而且有效组织起有文化自信的这代人进行高质量内容输出,是内容制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头部企业之一。B站用户以国产动画、国风舞蹈、真实生活为素材创作视频作品等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独特热爱,形成B站的独特烙印。自2017年以来,这类“国风兴趣圈层”所覆盖人数净增长20余倍,这一代青年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一是博学自信,专业式表达爱国情感。B站弹幕中常见的“科普君”,他们或是博学专业,或是博览群书,热衷于为视频进行文化背景上的补充,对国家爱得深沉,充满对国家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非常乐意以自己所学为更多人科普文化知识,其所创作的弹幕被称为“科普弹幕”。这类弹幕对B站的视频内容进行普及性的解读和启蒙,使得其他用户能够更好理解和掌握视频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相比其他普通弹幕,科普弹幕在青年群体中接受度高、易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得其他青年更容易被视频传播的观点和情绪感染,并将这份情怀相互传递。这一特点在播放爱国主义历史纪录片时体现得尤为明显,青年强烈的爱国之情所产生的共鸣似乎能溢出屏幕。此外,科普弹幕对B站的弹幕环境有良性的影响。用户在看到这些弹幕科普问答后,会对弹幕上的问题产生天然的责任感。尽管在弹幕中提问的人因为弹幕机制问题并不能及时得到回答,甚至可能不知道自己得到了回答,但是和其他视频网站相比,B站的青年更愿意认真、严谨地去解答他人在弹幕上提出的问题。这是独属B站年轻人展现爱国情感的特征。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许多UP主觉察到疫情频发引发民众不安时,不顾个人安危拍摄疫情中的中国,及时向网友传递山河安好的信息,代表不能去往现场的B站青年给予抗疫一线的英雄们祝福与帮助。如用户“毕导THU”,真名为毕啸天,清华大学博士,其视频以趣味方式传递硬核知识而著名,参与团中央青年大学习第八季第九期的录制。用户“老番茄”,真名为张秋实,复旦在读研究生,是B站首个达到千万关注的UP主,其视频多以故事方式展现,参与团中央青年大学习第十一季第一期的录制。


二是多元互动,共鸣式表达爱国情感。“B站中,不是‘我’一个人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存在,而是‘我们’一群人在营造传统文化富有魅力的分享氛围。B站中的‘弹幕’互动性评论功能,使得青年的角色不是凝固的,而是多元的,既是消费者,也是传播者,更是生产者,使传承变成一个主体间的对话过程,而非单向的教化”[6]。随着互动的深入推进,屏幕的“刷屏式”弹幕会瞬间迸发,充当“有节奏的连带”引导互动,参与者会产生共振。通过弹幕表达,这种共同情感的节奏性使青年群体建立起相互关注及情感连带的“集体团结”[7]。集体团结情感设置是B站青年爱国表达的明显特征,是基于弹幕营造的共同体凝聚的集体团结情感,是青年群体将爱国内核具象的展现。B站各栏目的各种历史、政治类视频大量出现爱国正能量的弹幕。在《日本侵华:不只是杀人》这个爱国主义色彩十分浓烈的视频里,青年的爱国情怀井喷式体现。3分26秒的视频里,有2.1万条弹幕,“家国需要我时,就是我参军之日”“中国人,永不为奴”“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等弹幕伴随激情昂扬的背景音乐不断刷屏。


2.弹幕语言:时代特色鲜明,体现青年个性特点


B站作为国内最大的二次元文化基地,其弹幕语言深受二次元文化影响。二次元是广泛在ACG文化圈中被用作对“架空世界”或梦想世界的一种称呼,但ACG并不等同于二次元。早期的日本动画、游戏作品都是以二维图像构成的,其画面是一个平面,被称“二次元世界”,简称“二次元”。与之相对的“三次元”是现实世界,即“我们所存在的这个次元”。二次元的本质是三次元世界人类对梦想生活的憧憬和对美好未来的期望。“二次元”文化有用户黏性及凝聚力强、符号化风格显著、二次创作意愿强烈等特点。B站作为我国首屈一指的二次元文化集散地,充分体现二次元特色在网站内容产生、氛围营造中所发挥的作用。“萌”是具有代表性的审美维度之一,影响二次元文化场域中的话语表达形式。“萌”并非特指可爱、幼小或美丽的事物。在二次元爱好者心中,只要事物具备自己所认可的萌属性就可以称其为“萌”,会表达对其狂热的喜爱。“梗”是二次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表现手法,包括鬼畜或致敬经典作品、引用典故等,会促使不同作品之间形成互文关系。二次元爱好者通过对“梗”的使用,进行彼此才能懂的暗语交流[8]。B站青年激活了传统文化富含的二次元风格。“二次元”使青年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壁垒被打破,两者实现双赢。青年创新的表达方式,使主流文化不但在青年群体中找到契合的传播路径,同时也在向外辐射其文化影响力[9]。如近些年大火的“爷青回”。这个词是“爷的青春回来了”的缩写,通常被用于在特定时间,大家心照不宣必然会发生的一些特定事件。每当这件事情发生,便会给人一种爷青回的感叹。青年在使用类似文化符号时,群体文化在此得到认同,群体风格得到显现。这样的梗,现在不仅用于动漫,也常常被用于日常生活[10]。语码混杂在新媒体中得到广泛应用,也是B站弹幕语言的显著特征之一。在以汉字为主的言论中,掺杂英语、方言、数字等语言符号形成的口语表达方式,能轻松活泼体现青年特点。如“你在想peach”(类似你在做梦吗,使用谐音梗)、“233”(来源于猫扑表情第233号,捶地大笑的表情,不少网友喜爱在论坛发帖的时候加上一句“233”表示笑,233后面的“3”越多表示笑得越激动)、“达咩”(意为不行,来自日语)。“共青团中央”于2017年正式入驻B站,作为第一个正式入驻的党政类机构账号,它以“团团”(粉丝对共青团中央的昵称)为自称进行拟人化运营,很快掌握了适合B站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发布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以B站青年喜爱的MAD、鬼畜等为表现形式的大量“接地气”的视频作品,也广泛运用了语码混杂的表达形式。同时,“共青团中央”也与大量的青年UP主合作开设爱国栏目,积极投射爱国情感,吸引青年群体并为其借助弹幕话语开展互动提供了空间。共青团中央在互联网上的发展迅猛和粉丝高涨,与青年对台湾问题、中美关系、中印边境对峙等热点事件的高度关注密切相关。2021年3月19日,共青团中央自制视频《分享一首歌》以562.5万次播放高居B站排行榜第一。该视频聚焦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用歌曲《演员》暗讽美方对中国内外政策的无理攻击指责,点燃了网友的爱国情绪和对美国不顾外交礼仪的不满。视频中有代表性的“我劝对方演员不要不识好歹”“官方吐槽最为致命”“中国人不吃那一套”等弹幕,实现了青年个体爱国精神的集中表达。


自2010年起,B站以直播模式在除夕夜举行线上拜年祭,并同步发布视频。中国ACG的许多优秀单曲都在拜年祭首发。例如《九九八十一》、《逆浪千秋》(歌颂抗洪战士)、《冠世一战》(纪念金庸先生)等。其中以2020年拜年祭为巅峰,播放量达7474.8万次,评论达154万条。许多B站青年不去看央视春晚转而看B站的拜年祭,他们认为拜年祭是专属于他们的春节联欢晚会,并能在弹幕上与许多同步观看者互动交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青年个性特点。自2019年起,B站开始举办线下跨年晚会。其中不仅有B站青年熟悉的二次元文化,更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和爱国情怀的表达传播。截至2021年4月,2020年B站线下跨年晚会播放量达到1.5亿,有495.6万人追番。B站晚会是泛年轻泛娱乐的文化晚会制作,因此不像各大卫视那样邀请顶级流量明星参演,但会结合站内典型的游戏IP、动漫IP以及热点事件等因素综合考量内容设计[11],从而提升晚会对青年的吸引力和黏性。《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就送上了点名表扬—网友:这场“跨年晚会”很懂年轻人!对二次元文化的精准把握和对二次元目标人群的明确定位,成为B站明显的个性化符号。


3.弹幕主题:爱国特征鲜明,体现青年主动赤诚


B站青年在鲜明的爱国主题下,主动表达自我,积极寻求认同。对国家民族和自我的认同使他们能够理智看待自己以及外部世界。他们精力充沛,热爱生活,不会沉浸在悲叹、抱怨之中,他们奋发向上、积极独立,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且在追求和接近目标的过程中体会到自我价值以及社会的认同与赞许[12]。在B站,一条弹幕能产生千条跟帖,用户通过对弹幕进行跟帖,表达对观点的赞同和情感的认同,并通过这种交流方式实现内心的满足。


在B站弹幕评论中洋溢着青年的爱国情感,他们以开放视野看世界,既高度认同祖国又积极学习他国长处,体现理性主动赤诚的爱国情感。一是以开放视野看世界,理性表达爱国情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海量化,不仅有大量中国文化的内容,更有着大量西方文化的内容,还包括世界其他各国的文化。B站作为综合性视频网站,拥有包括动画、影视、知识、生活等各个方面大量的优质内容。青年在内容的选择和弹幕语言表达上体现出理性和包容的特点。中华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国外文化的优秀面也得到了广泛接受,形成了B站青年特有的国际视野和文化价值观。国防大学教授,退役海军少将张召忠通过制作精良的视频,分析国际形势,传播历史知识,收获了多达447.6万粉丝,被年轻人亲切地称为“局座”。在各类国际时事、国外风土人情的视频中,弹幕展现了B站青年的知识储备及对世界形势的深刻理解。二是学习模仿能力强,主动表达爱国情感。随着B站的知名度提升,流行话题在网内的传播更加迅速,网络文化传播离散性特点也更加突出。某个话题产生后,经过网友的自发传播,呈现出离散式和多中心的传播方式,突破了地域、阶层青年之间的界限。经广泛传播而成为网络热点的话题及事件是青年人共同学习模仿的素材来源。在2019年建国70周年庆典期间,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的视频数量多达上千条,包含了影视长片、动画、音乐、舞蹈、纪录片等各种形式。B站网友“wrizedm”自制短片《“诸君,且听这龙吟”》,展现了我国在原子弹研制过程中涌现出的英雄事迹,歌颂了老一辈科学家及爱国将领的无私奉献精神,视频一经推出,便得到B站网友的一致好评和广泛传播,播放量达到577.2万次,弹幕达2.6万条,弹幕内容“震响这里的不是龙吟,是我们”等内容刷屏。三是国家民族认同感强,赤诚表达爱国情感。B站网友“噩梦Crazy”自制短片《他们,死在了祖国胜利的前夜》,在B站的播放量达1566.5万次,弹幕达18.8万条。弹幕中类似“这盛世如你所愿”“我为身为中国人而自豪”的热血口号,激起青年爱国爱家的赤诚热情。《〈醒醒〉中华儿女该起床了》全站排名最高第二,2624.8万次播放量,24.3万条弹幕数。弹幕内容“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每天一遍,打醒自己”等内容刷屏。B站青年通过发送弹幕,以一种民族认同的方式去接受和传播主流价值观,也使得爱国青年的归属感在接受主流价值观的过程中得到增强。



三、新媒体环境下青年爱国情怀表达引导:以B站为分析对象


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的“长尾效应”为B站文化产品的小众化、个性化表达提供了可能,使其可以更好地通过共振效应锁定不同圈层的目标受众。社交媒体为青年爱国主义表达提供新空间的同时也带来新挑战。社交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效率高、煽动能力大,个人意见易受社会环境和群体氛围的影响,这就需要加强对社交媒体青年爱国主义表达的引导,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化解其消极影响[13]。


1.丰富知识储备,把情怀转化为责任


爱国情怀是青年人长期形成的心理积淀和民族记忆,因而极易被唤醒和扩散。这种热忱的爱国归属感被融汇成基本共识后,会自觉成为基本行为准则。2020年抗疫的胜利离不开新时代青年和社会群众的齐心协力,这深刻反映出青年懂得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在根本上的一致性,没有国,就没有家,更何谈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发展史,是在摸索中被实践证明正确而成功的历史。要通过“四史”的学习丰富青年的知识储备,促进青年将爱国主义道德内化于心并外化为责任义务。2020年五四青年节,B站联合央视新闻、《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新京报》、澎湃新闻、观察者网等媒体一起,献给广大新青年的一份演讲《后浪》在B站全站排行第一名,达3148万播放量,28.2万条弹幕。弹幕内容“第一次明白青年节的意义”“心里有火,眼里有光”“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等内容刷屏。这种强大的爱国情怀会进一步指引当代青年把使命感与责任感自觉结合起来,把个人成才梦与伟大复兴中国梦结合起来,发奋学习努力实践,以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团结为主题,增强社会责任感,甘愿为祖国为人民奉献,多读书、善思考、多实践,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现伟大复兴强国梦的正能量。


2.冷静客观表达,发扬理性爱国精神


在我国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新冠疫情冲击更加凸显我国制度优势的背景下,青年越发爱国是必然的,但也要警惕民族主义的出现。理性爱国并非简简单单的情感倾诉,是一种相对于情绪化、极端化、狭隘化的成熟、宽容、客观的思想观念,通过具体化的行为选择、行为实践来增强爱国情感认同以及社会行动,从而实现个体行为价值与国家意志目标的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将感性认识与理性反思紧密结合,既有外在的行动又有内心的冷静思考,是一种客观而又清醒的、合理而又理性的情感。理性爱国是开放、包容的,是将爱国的主客观有机辩证统一。理性的爱国情怀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理念,是我国抓住重要战略机遇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中国人民开放、自信、包容的大国国民心态的需要。爱国主义所蕴含的“知、情、信、意、行”是蕴含理性逻辑顺序的有机整体,所表现的科学性和缜密的逻辑思维应当成为爱国的积极取向。紧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潮流,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不断持续推进,要正向引导当代青年的批判性思维。青年爱国主义精神应建立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上,建立在包容互鉴、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兼收并蓄,不断丰富和发展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实现国家、社会、个体的有机统一,体现权利、责任、义务三者一体的鲜明立场。


3.坚定文化自信,遵守网络道德法规


文化自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自我信念精神的捍卫。B站弹幕激发了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怀,B站青年不仅会为好的视频拍案叫绝,更会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自豪自信。他们用精心制作的视频表达对英雄的赞美崇敬;用简朴或华丽的文字表达对民族真挚的爱;用或燃或萌的歌声表达对家国的柔软情感。在弹幕视频营造的场域中,青年的爱国表达成为集体仪式也越来越彰显主体性,凝聚了价值共识、深化了身份认同,所以,坚定文化自信是新媒体环境下青年爱国情怀表达的根。


青年作为特殊群体,被定义为代表着人类未来走向的力量[14]。做好青年思想引导工作,关乎民族复兴大业,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前景。对于任何人来说,爱国都是一生的事业。“白头鹰”会拿牛排和鸡腿来诱惑你过去,但是那里没有国,更没有家。正是B站青年UP主们的努力传播,使得B站青年在爱国表达上主体性越来越彰显,爱国情怀特色越来越鲜明。需要指出的是,爱国情怀的表达并非没有边界。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树立法治思想。网络并非法外之地,表达爱国情怀也不能攻击谩骂别人,更不能违法犯罪。作为青年聚集度很高的网络平台,新媒体要承担起引导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社会责任,引导用户遵守网络道德法规。作为相关职能部门,要不断完善网络监管体系,努力建设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网络空间。

包雅玮:盐城工学院研究员


参考文献:

[1][2][6][9]吴佩婷.主体·拼贴·创新—青年在场视角下B站青年的传统文化传承样态[J].当代青年研究,2020(6):40-45.

[3]张成.文创给了传统文化一副“青春面孔”[N].光明日报,2019-02-27(13).

[4]观察者网.2016上海网络视听季开幕B站董事长陈睿:90后们是发自内心爱国[EB/OL].https://www.guancha.cn/Celebri-ty/2016_09_21_375027_s.shtml,2016-09-21.

[5]观察者网.B站陈睿:90、00后更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在他们[EB/OL].https://www.guancha.cn/TMT/2017_11_30_437282.shtml,2007-11-30.

[7]徐明华,李丹妮.互动仪式空间下当代青年的情感价值与国家认同建构—基于B站弹幕爱国话语的探讨[J].中州学刊,2020(8):168.

[8]刁金星.破壁与融合:二次元文化中的主流话语实践[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20.
[10]顾惠媛,李光杰.浅析二次元文化对语言交际的影响—以网络用语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2020(11):82-85.

[11]中国经济网.秒杀各大卫视B站跨年晚会出圈有没有普遍意义[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4945292072358582&wfr=spider&for=pc,2020-01-06.
[12]郭小平.弹幕文化下哔哩哔哩用户身份认同现象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21(1):101-104.
[13]许静.舆论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94.
[14]刘俊彦,叶子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确立、内涵及意义[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8-15.



提取码:u2kd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