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正在南下?

2023-04-12 星期三

4月1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2023年河南省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工作方案》。方案显示,到2023年底河南省要建成5家以上省级研发创新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施10个以上地面基础设施项目,完成4颗卫星发射任务,打造10个以上卫星应用场景,相关产业规模力争突破200亿元。

这是今年以来,又一个出台航天相关产业发展相关政策规划的省份。此前的3月底,重庆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以卫星互联网为引领的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计划2025年创建国家级卫星互联网产业创新中心;到2030年全面建成卫星互联网综合应用示范区,形成千亿级空天信息产业集群。

随着地方政策力度的加强,中国商业航天似乎正在呈现“南下”落地的趋势。

北京难留“南箭北星”?


2021年,北京市曾编制并发布《北京市支持卫星网络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了“南箭北星”产业布局,建设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卫星网络产业创新和发展。计划结合卫星网络产业现有的基础和空间布局,在大兴区和经开区建设商业航天产业基地以及商业火箭创新中心,做强“南箭”;在海淀区建设商业卫星产业基地和星座运控、运营平台,做强“北星”。


随着一系列政策助推,北京初步形成商业航天产业链的第一梯队,诸多民营商业航天企业纷纷涌现。根据中国企业数据库企查猫,目前北京市航天行业的主要企业共有超600家,其中以2015年左右为开端,2018-2019年为主要注册热潮。


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在当年由丝路国际商业航天产业联盟大会发布的“中国商业航天30强”榜单显示:北京市16家民营航天企业上榜,其中北京经开区企业占全市近3成。(见媒体报道《占全市近3成,北京经开区多家企业进入商业航天TOP30榜单》)截至2021年初,经开区拥有40多家航空航天领域企业,覆盖卫星制造、火箭发射、地面设备、卫星服务和运营等产业环节。

然而,后续几年的商业航天30强榜单中,北京所属企业产生了些许变化。时至今日回看,北京的部分商业航天企业呈现“走出去”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总部变更至其他省市、或注册地变更到北京市其他区。

注/企查查、天眼查及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


2、在其他省市建设制造、试验、生产等设施。

注/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文字或有出入;发射工位未计入在内。

除此上述统计外,航天驭星、天链测控、鑫精合、铂力特、东方空间、翎客航天、九州云箭等航天上中下游企业,也均有相似的业务拓展和各地布局。

这种现象也并非北京独有,在其他省市所属的商业航天企业也有类似“走出去”的情况,背后的原因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是降低成本。相对于人口密集、成本较高的大城市,南方省市在土地、人才、配套产业链方面,更有利于企业经营降低成本。其次为贴近业务。卫星及火箭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试验、制造、应用场景对于地缘条件需求较高。自然条件适宜、贴近上下游客户的地区更有利于相关业务开展。另外因政策吸引。各地针对商业航天的招商政策力度(包括但不限于资金、税费、建筑、项目等),也是影响企业布局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策导向,群雄逐鹿


2014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民营企业、民营资本参与国家空间技术基础建设”,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的萌芽。自此开始,民营的卫星制造、运营及服务公司、运载火箭企业等商业航天公司纷纷出现,并迎来快速发展。

2020年,卫星互联网首次被纳入“新基建”范畴,成为贯穿“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建设方向,各地政府将商业航天作为“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相继出台鼓励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

图源/各地政府网及发改委官网,国盛证券研究所。

由于政策对商业航天的支持导向愈发明确,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大量政策和文件,对未来商业航天的发展提出了更多导向和支持。北京、上海、安徽、浙江、海南等地都在 2021 年至 2022 年陆续出台了针对商业航天的支持政策。大量商业航天产业园区、基地也纷纷在各地“开花结果”。

上图/国内部分省市重点招商推广的商业航天产业园区。

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至少有超过10个省市有商业航天产业的相关规划,部分地区还出台了十四五规划纲要。到市、县一级的商业航天产业园区更是达数十个。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已成燎原之势。与之相关的各类产业报告、招商活动、投资事件更是不胜枚举。南方某省负责招商的人士表示:现阶段就是抢优质企业、拼落地政策、评达产情况、看集群效应。

一般来说产业落地的背后是强力的招商政策和产业协作,“全国开花”的商业航天也从侧面说明行业赛道的炙手可热。至于最终落地达产的成果、产业链的磨合和商业化效果,则需要更多时间去验证。

大潮来临,未来还需市场验证


除各地方政府外,资本对于航天关注、参与也呈现提速趋势。2014-2021 航天领域相关企业创立数量爆发式增长,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我国共有航天相关企业 9.5 万家;同时,商业航天领域投融资活跃,泰伯智库研究显示 2014-2022 年商业航天领域融资总额达 457 亿元。

而在市场方面,随着国外星链的“倒逼”和国内需求的快速提升。中国卫星互联网建设或将全面提速,2022 年统一招标第一批卫星落地伴之而来的将是首星发射,2023 年将成为中国星网建设的元年。根据国盛证券预测,“十四五”将进行中国星网快速密集的迭代验证,“十五五”将迎来全面建设,卫星互联网有望迎来长达十年的成长期。

图源/《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建议》,国盛证券研究所。

不论资本还是市场,都在预示着商业航天大潮的来临。不过,如同前几年的各地方政府“热衷”造车一样,当政策助力、行业进驻、产业配套之后,接下来就需要各企业在商业航天舞台上演绎精彩。是满堂喝彩还是落寞收场,则需要时间和市场的验证。

今年以来,日本H3火箭、美国人族一号火箭发射均以失败告终,维珍轨道公司的发射者一号火箭虽然6发4成,但终归未能实现正向收入和持续经营,最终因资金问题难逃倒闭结局。

在商业航天进入2.0时代的未来,商业化价值是“试金石”逐步成为行业共识,不论“南下”与否,商业航天企业们均需要未雨绸缪,做好准备。



参考及引用:

澎湃新闻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9969080

泰伯-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研究报告(2023)https://mp.weixin.qq.com/s/K8rN9nvUvMPVkFHGKgUjpA

国盛证券研究所 

https://view.inews.qq .com/a/20230314A01AB100

军工平论 https://mp.weixin.qq.com/s/HZVbZ3wkJZ_KgD32ZYGi9Q

中国企业数据库企查猫、企查查、天眼查、各企业官网、公众号及网络公开资料。




感谢阅读,内容及观点归属于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
除参考资料外,部分图片和内容难以确认原始出处,如涉嫌侵权,请联系后台。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