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国正如火如荼地安排民众接种冠病疫苗,不少地区用的是中国研制的疫苗,但中国当地的接种率却不高,目前还不足4%,远远落后于英美等国。
中国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昨晚在清华大学和布鲁金斯学会联合举办的有关中美疫情防控与合作的论坛上称,从疫苗接种率看,目前以色列92.46%,沙特和英国分别是60.82%、30.13%,美国是22%,中国是3.56%。
但他紧接着说:“我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接下来,我国的疫苗接种率希望能够在今年6月底达到40%。时间不多,我们仍然还是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无论是防疫措施还是疫苗研发,“中国速度”都是令人叹为观止,但为何到了疫苗接种这项同等甚至更为重要的防疫环节,中国却慢了下来?接种率低的后果又是什么?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接种率
中国从去年6月份就开始疫苗的紧急使用,到了12月15日,各地开展重点人群比较大规模的接种。不过中国目前尚未透露全国接种率的官方数据,钟南山也没有说明3.56%的接种率数据源自哪里。
彭博社2月5日的一篇报道称,自从12月15日正式开始接种算起,中国已接种了逾3120万剂疫苗,数量仅次于美国。从彭博追踪的疫苗接种数据来看,中国每100人仅接种两剂多一点,欧盟为三剂,美国为10剂,以色列接近60剂。
德国《新苏黎世报》上周报道,截至2月9日,中国国内已经接种了4050万剂疫苗,在全世界范围内仅次于美国。但是如果平均到每100名居民中的接种率,中国仅有2.8%,落后于瑞士(7.1%)和德国(6.1%)。
英国牛津大学 “Our World in Data”研究小组的统计也将中国的接种率定在2.82%。不过,这是截至2月9日的数据,钟南山所说的3.56%相信是最新的数据。
为何中国接种率目前不高?
据彭博社的分析,中国疫苗接种动力不足的原因,并非像欧洲国家那样遇到疫苗分配或厂商产量的问题。况且,中国科兴生物和国药集团研发的疫苗都能以冷藏温度保存一年以上,不像美国采用高科技mRNA技术研制的疫苗面临物流挑战。后者需要深度冷冻,而且过早解冻有变质危险。
分析认为,中国接种缓慢的原因似乎是民众接种意愿广泛较低,一方面是有些人对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存在顾虑,另一方面是中国北方冬季出现的局部疫情已得到控制,民众因而没有接种疫苗的紧迫感。

《新苏黎世报》的分析则认为,中国实施的策略是先在重点人群实现群体免疫,而不是大面积地全民接种。其他国家则是优先给老年人施打以降低死亡率,不过这种方法在中国不太可能发挥作用,由于感染率低,对老年人的风险可以忽略不计。
分析也引述今年1月公布的一项针对上海1800万居民所作的调查。该调查显示,差不多每两人中就有一人表示不想接种疫苗。分析称:“因为在中国总是能听到,人们不但不相信外国的疫苗,也不相信本国的疫苗,因为大家担心疫苗会出现副作用。另外中国国内的感染数极低,很多人也认为没必要接种疫苗。”
英国广播公司2月26日的一篇报道也引述《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2月18日发表的《浙江省医疗卫生人员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意愿和影响因素调查》,调查指出,在756名医疗卫生人员中,对疫苗紧急使用和上市后使用的接种意愿分别为42.46%和27.65%。
该调查指出,女性、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和医疗人员的接种意愿低。作者分析认为,接种意愿与高学历人士接受的社交网络信息更多、对疫苗有效性和副作用顾虑更多有关。

在不愿意接种的人群中,以“担心疫苗的副作用”为主要顾虑,占57.69%,其余依次为“怀疑新冠疫苗的有效性”“当地已无冠病病例,不需疫苗”“冠病疫苗需收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接种疫苗不方便”。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京女市民(39岁,科技企业职员)对《联合早报》说,北京的疫苗接种是自愿性质的,不少公司与社区都有组织接种疫苗,并建议工作需要接触很多人的市民如司机先预约接种。但她说:“保守型的人,比如我,还是害怕疫苗不够安全,毕竟研发周期太短了。”
另一名西安女市民(50岁,银行职员)也告诉《联合早报》,该行原本让员工自愿报名接种,并建议一线人员报名,结果无人报名,“最后我们领导说,必须有三分之一的人报名”。
接种率不高的后果
钟南山昨晚在论坛上透露,中国疾控中心的疫苗接种目标,是在今年6月底达到40%的接种率。
中国国家卫健委副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曾益新去年12月3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一般认为,要达到60%甚至70%的接种率,才能建立起全民保护。不过,根据经济学人智库的分析,如果按照中国目前施打疫苗的速度,要等到明年才会有60%的中国人完成接种。若根据彭博2月5日的汇总数据,中国实现群体免疫将需要5.5年,美国和英国分别为11个月和六个月。

这意味着,如果中国的接种率无法提速,中国就会延迟开放。这对亟待中国解除边境控制的国家和公司,以及对中国自身经济增长前景而言,都会是一大挑战。
牛津经济研究院驻香港的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高路易预计,中国会考虑到潜在不利因素,到某个时候将加快推动疫苗接种,“如果不增加疫苗接种,可能会进一步延迟中国边境的开放,并对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造成压力,因为这会使冠病疫情暴发频率和强度,以及政府限制措施都高于必要的水平”。
这也是个恶性循环,有分析就指出,正因为中国边境不打开,所以国内也就缺少动力为民众施打疫苗,民众也没有自愿接种的紧迫感。

中国国内接种率不高的背景下,中国外交部2月23日指出,中国目前正向53个有需求的国家提供疫苗无偿援助,同时也正向27个国家出口疫苗。据香港《南华早报》在2月中旬的统计,中国累计已向海外提供4600万剂疫苗,该数据高于中国国内疫苗接种剂次总数4052万。
《新苏黎世报》的分析认为,中国可能今年将具备疫苗年产量达到10亿剂的生产能力,但一部分疫苗将送往海外,因为中国领导层已把疫苗视为中国软实力,将在全世界推广。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