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和人靠太近时,总是要警惕的

2021-10-28 星期四

半个月前,我去昆明参加南方周末主办的生物多样性传播研学班,给一众媒体朋友讲了场动物园。那场分享的演讲稿我分享过:逛动物园时,我们希望看到什么?


但是,现场我还给媒体朋友们了三个tips。这三个tips是挺负面的东西,所以成文的时候隐去了。但现在看,还是得公开说一说。这三个tips是:


1 鼓励、允许或者不阻止游客投喂动物,都是不好的;

2 要警惕那些伪装的马戏;

3 动物园不是动物越多越好。


后面两条,以后有机会再讲。这篇文章主要说下第一个,我现在觉得,第一条我范围还说小了,应该把它表述为:鼓励、允许或者不阻止游客近距离接触野生动物,都是不好的。


为啥呢?最近看到两个很火的报道,让我很感慨。其中一个是关于小熊猫的:


这是南通的一个什么景点,动物园搞的酒店。这小熊猫就直接进了屋子,拍视频的人不知是谁,反正挺兴奋的。看得网友也挺兴奋,转发非常广。我甚至看到有个评论,说要“撸秃噜它”。


如果去野外看过动物,甚至只是在城里看过野生的黄鼠狼,就会知道野生动物是很有分寸和距离感的。即使是再不怕人的黄大仙儿,或者是勇猛豪横的羚牛,看到有人靠近的时候,直接反应都是盯着人看。一旦人跨过某条安全线,动物就会有反馈:弱的、谨慎的扭头就跑,霸道的冲上来就攻击。即使是那些特别容易见到野生动物的保护区,里面的动物已经见惯了人,根本不怕人,只要不是投喂熟了的异常个体,反应都会是这样。


人投喂或者饲养熟了的动物,状态就不一样了。例如这只小熊猫。南通是没有小熊猫分布的,视频里的个体是动物园养的。国内某些动物园,以动物酒店揽客,招牌就是窗外能看到动物。现在更近一步:一推窗野生动物还进门了。那下一步,是不是就得可以抱着小熊猫睡觉了?这种动物园饲养的小熊猫,谈不上有啥福利,上新闻的当然是状态好的个体。但是新闻以外呢?


新闻外还有别的新闻。我们看向北方,在齐齐哈尔,几只丹顶鹤进了家门:


这事儿在网上也挺火,我看到有人说,这大概算是一种祥瑞吧!


反正我觉得不算。正常的野生丹顶鹤,看到人会非常警惕,也会远离人住的地方。这两只看着不太对。而且,你们看它腿上,上着环呢。这大概是哪家机构用来做放飞表演的丹顶鹤,溜到人家里去了。


野生动物和宠物之间,行为上有很大的差异。很多品种好一些的猫或者狗,你把手放它嘴里,它也不见得咬,这就是驯化的威力。经过人工驯化的动物,它们的行为已经发生了改变,因此适合进行某种工作,例如宠物之于陪伴。但是野生动物不是,即使和人养熟了,它没经历过多代的培育,依旧不适合陪伴,容易对人带来伤害。


例如,我家呵呵,她和我不可谓不熟了。我现在和她日常的游戏,包括一项挠痒痒。只要我蹲在她的笼舍旁边,她就会跑过来,我会伸出我的手,她会用鼻头碰碰手,然后马上横过身子,斜靠在笼舍边上,然后我就会伸手给它抓痒。这是我和少数几个她信任的饲养员能够和她产生的互动。但是,如果我要进她的笼子,而且不把她隔开,那就一定会穿上高筒雨鞋,这样被咬的时候就不会受伤。这两次新闻中,涉及的小熊猫和丹顶鹤,战斗力也不弱。我时常会听说,哪家的饲养员被小熊猫咬伤,被鹤给戳了。


可是,现在的一些动物园,乃至某些所谓的保护区,就是在推行游客和野生动物的亲密接触。这样的接触,风险最终会由谁来承担?游客万一受了伤,好歹景区还得负责。那动物呢?


我开头的那三个tips,是说给媒体朋友的。这一篇,大体上也是写给媒体朋友的。面对野生动物,请勿仅以“萌”来度量。



文章最后推一发我的书:近期当当双十一折扣,满99减50。《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原价98,配上一本2018年的新版《野生动物保护法》,正好。(野保法没法直接挂,麻烦各位戳下方当当的小程序搜一下。)

我翻译的《生于寒冰》,是一本极地生态的摄影集。在气候变化逐渐毁灭极地的今天,大家可以一观这正在消逝的美好。现当当正在团购,售价仅87.73,可以说是特别便宜了!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