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坏人死于非命,该不该吃席庆祝?

2022-07-09 星期六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死了,被当街枪杀,死于非命。



围绕该不该庆祝的问题,网上有很多争执,其实基本都是鸡同鸭讲:


大家掌握的信息并不一样,想要达到的目的并不一样,在乎的东西并不一样,是完全没可能达成共识的。


庆祝安倍死亡的人们,掌握的信息大抵都是他曾供奉、参拜靖国神社、在台湾问题上与中国立场相悖、祖上曾参与侵华战争。这些都是真的,因此,他们认为安倍该死,应该早一点死。


反对幸灾乐祸的人们,掌握的信息通常稍微多一些,知道安倍在日本政坛中并不是最右翼极端的那一派,知道安倍曾在多场灾难中慰问和援助中国,也知道国际社会,包括中国政府在内,都在一致谴责暴力暗杀行为。因此,他们认为应该同情死者、谴责暴力。


庆祝安倍死亡的人们,通常想要的是一个全面反思侵华罪行的日本政府,一个在国际事务中唯中国马首是瞻的日本政府,甚至,是一个男人全都死绝女人自愿归顺中国的日本。


反对幸灾乐祸的人们,通常想要的是一个与中国平等友好相处的日本政府,一个不会滑向军国主义的日本政府,一个能持续为世界生产科技和文化产品的日本。


庆祝安倍死亡的人们,通常更在乎的是历史仇恨能否得到伸张,爱国情绪能否得到表达,希望自己不喜欢的人和国家都没有好下场。


反对幸灾乐祸的人们,通常更在乎的是国家与国民的国际形象是否会被破坏,和平局势与经济发展是否会受影响,希望国际争端与政治斗争都能通过和平、文明的方式进行。


想清楚了这些,你就会明白,指望说服对方改变观点是不可能的任务。默默割席就好,互相谩骂、攻击、举报,只会让我们身处的中国变得糟糕,成为刺杀事件无辜的受害者。




我更关心的是,庆祝安倍晋三死亡这件事所反映出的,我国国民心态在国际交往中的长期困境。


第一,在很多中国同胞的内心里,其它国家是不存在朋友这个身份选项的。别的国家,要么是大哥,要么是小弟,要么是敌人,总之不可能是朋友。


在舆论中最接近朋友身份的国家可能就是号称“巴铁”的巴基斯坦,没有重大历史仇恨,没有重大领土纷争,没有重大利益冲突,互相认同感都比较强。然而,由于经济体量的关系,很多中国人都还是习惯性将巴基斯坦看作中国的小弟。至于非洲哥们儿就更不必说了,民间的轻视与歧视简直不要太明显。


形成这样的心态,有近代被长期侵略、压迫的历史原因,也有儒家传统重视华夷之辨的文化原因,更有某些部门和媒体长期灌输单向信息的社会原因,但结果都是同一个:


没有真正的朋友。




第二,在很多中国同胞的内心里,外国国家领导人就等于这个国家本身,以为外国领导人的一言一行,一个眼神,都是毫无疑问的国家意志,以为换一个不同风格不同党派的领导,这国家对华立场就可能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所以他们总会习惯性地去评价一位领导人是亲华还是反华。亲华,给中国面子,那就是个好人;和中国唱反调,不给中国的喜庆盛事捧场,那肯定就是坏人。也因此,安倍晋三就被他们毫无争议地划成了坏人,是应该早点死的那一类。


他们不明白,在一个更重视国内民生而非外交面子的国家,在一个党派竞争充分的国家,领导人的个人风格与立场能起到的影响其实非常有限。


他们不明白,世界上不可能真的存在一个亲华的外国领导人,哪怕是一口中文贼溜的澳洲前总理陆克文,哪怕是哪一天流淌着华人血脉的骆家辉竞选成为美国总统,也不可能将中国利益置于其本国利益之上。国与国之间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鸽派与鹰派只是策略的不同,目标不会有任何本质差别。


指望一名外国领导人亲华,就注定只能永远失望、永远愤怒。


单从参拜靖国神社这件事来说,安倍晋三当然是个坏人,但你永远不可能指望有一位日本首相下令把靖国神社的牌位统统砸了烧了给中国人民解恨。从这个视角来看,日本首相不管谁来当都不可能是一位“好人”。




二元化、脸谱化的国际视角当然很“爽”,爱憎分明,但对于真正改善中国的外交处境,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只怕没有任何好处。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