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豆瓣有个话题很火,大概叫“ 亲历过的古典美感消亡的事例”,里面不少那古装影视剧造型为例列举古典美的消逝。
其实想说,从影视角度来说古典美并没有在我们这代逐渐消逝,反而是一个回归状态。以红楼梦为例,87版红楼在到10版红楼,看起来造型是从正统古典美人变得“不着四六了”▽


其实这完全是两拨人做的造型,87红楼造型设计是杨树云,10版红楼造型设计是叶锦添。一个大陆风,一个港式风。在影视造型设计中,有两种风格,一种叫写实,一种叫写意(虽然我不认同这个概念哈)。
写实就是基本按照历史还原人物造型,力求真实的再现,可信性,可行性比较高。00年以前大陆影视剧造型基本都属于此类,严肃严谨的还原历史。

典型代表红楼梦,从造型到妆面完全再现古典的气度与风雅。尽管红楼梦是架空朝代,但是造型也以宋明等典型汉族装扮总汲取灵感。

第二种叫写意,一般是香港造型美术喜欢用写意的手法,写意是中国古典美学术语,本意指艺术家在创作时抓住把客观事物经过艺术家本人的加工提炼反映出描绘对象的神韵。
在影视造型中写意造型不考虑历史事实。造型师用夸张,象征,抽象等手法进行造型设计,此种方法没有什么固定标准与模板,只要符合造型师本人对角色的理解和定位,最终呈现出的效果能体现角色的精神状态。

当然这也就意味着如果造型师本人对角色的理解和定位与大众审美不符,,,那么最终效果很可能翻车。影视行业的写意造型手法发源于香港,典型代表是一众港式武侠片,我个人比较喜欢最喜欢徐克电影中王祖贤的造型。

90年代之前大陆影视一直以写实人物造型为主,直到第五代导演开启大片时代,电影行业的名导为了冲奥以及与国际接轨,造型设计开始全盘写意化。十年前的名导大片,比如陈凯歌的《无极》,冯小刚的《夜宴》,张艺谋《黄金甲》等等都是大陆写意造型的代表。

当然此类影片做造型的还是基本还是叶锦添等等香港大师。

电影带动电视剧,名导们掀起了香港写意的造型的潮流。所以00年后电视剧中写意造型大量出现,与之对应的是非严肃历史的古装轻喜剧。代表作品比如风云,鸡毛掸子,离子烫统统出现了。


直到近五年,由于国力提升以及国家引导,传统审美回归,杨树云等写实派造型大师地位提升,传统审美逐渐回归。
所以这就是一开始我说,古典审美并未消亡,而是处于回归状态,至少目前在电视剧领域,古装造型逐渐以大陆传统的大写实为主。

影视行业造型的状态其实和汉服状态一样,甚至是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一样,我们一开始就是古典期本土期,千禧年左右逐渐被港派写意冲击,直至最近五年,经历了一个祛魅状态,古典美学逐渐回归。

继续更新,前面说了写实和写意造型手法的差别,同时说了近期电视剧大趋势是写实风的回归。那么我们说说当下观众为何不吃写意风这套了。首先,根本原因还是综合国力的提升,民族自信心的增强,经济决定政治决定审美活动。
其他原因可以从审美上来找:1 艺术理论有个说法:任何一个民族的审美活动都有其延续性,有文化上深刻而持久的源泉,中国传统艺术中一些又来以久的审美情趣和民族文化心理,作为一种审美积淀,反映为电视剧的审美取向和文化韵味“
以上这段说就是:
传统能保留下来的都是精华,是经过几千年筛选发现最适合体现我们民族外貌特质,修饰民族缺点的东西。所以写实类造型有优秀原型可以找,在差也差不多哪去,而且符合长期以来的民族审美,如果一个东西祖宗十八代都觉得美和适合,那你估计也会这么想。

写意造型对是否符合史实完全无要求,可以拿各种各样的素材来拼凑,不管古典现代,那种中式武侠仙侠剧拿各种西方元素来拼凑的造型也不是没有,更可怕的是,中式剧拿西方元素来造型,以写意造型的标准看还不算错误(因为这个概念就是香港大师定的,所以他有最终解释权)

于是你不仅能看到西式白浅,还能看到日式?倾城

不仅是在大陆大片这一时期,其实从港式风最早期开始,写意造型就是全球各空间,各时间段内元素的拼凑(这头蓬是不是挺西班牙的)

因为写意类造型没有原型可以参考(这里指的是不想写实风那种准确的,能激发民族审美观众共鸣的原型),没有固定要求,只要求反应人物内核精神。所以写意类造型好不好,完全看造型师的个人审美。当然了,并不是人人都是大师。审美水平高OK。

审美水平低效果就很牛鬼蛇神了。。。。同时,还是因为没有原型,所以每一次写意风造型创作都像是一次创作灵感的迸发,所以同样一个造型师,发挥也极不稳定。能不能征服观众,看命了比如饱受争议的铜钱头,评论里一看到铜钱头就急了,叶大师还没上西方元素呢,如果当时他的灵感是西方元素能表现红楼梦人物精神,那么说不定也会用西方元素,毕竟这些在写意造型中,都是没问题的。

但这种港式写意风,并非没有优点,虽然不像大陆写实风这么稳定,但客观上来说,也呈现出一批高水平作品。

同时港式写意风出现,自有其出现的土壤。港式写意风与香港武侠一道而生,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虽然大陆也有传统武侠,但是提到华人世界中武侠的顶级大师,还要看金庸古龙梁羽生。

在把这些港式武侠作品的搬上银幕时,当时的造型美术无参考可找, 传统古典原型那是庙堂之作,过于端庄,不能体现那种荆钗挽发,江湖饮马的豪放江湖。必须出现一种全新的审美来承托这个新鲜的武侠世界。 在此基础上,不注重史实,体现人物内核精神的港式写意造型诞生了。

所以也能发现,香港大师翻车,多是翻车在《红楼梦》等体现传统封建社会的作品。或者是新的仙侠剧种中。
因为他们的港式写意造型,最初是为了依托港式武侠审美而生的。那种端庄华丽的想表现大国气度的古装剧,再用写意造型,自然会有种捉襟见肘的小家子气。

而且造型置景不分家,不仅造型越来越越回归古典写实风,布景建筑也是,港式写意武侠造型还是比较适合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自然场景。
早期港片置景的建筑物也比较简陋朴素。在如今这种恢弘且繁复的宫殿置景下,突然出现了朴素道姑头,也不太合适吧(汤唯这造型根本体现不出大明风华,在新龙门客栈里勉强适合)

也不是说写意不可以,但是港式写意最早是从依托武侠而生,如果还套用武侠写意那套美学思路,不研发出华丽大气的写意造型,那就是翻车。
另外在历史剧中选择写实造型或自己研究一套写意造型,那肯定以写实为主更讨巧啊,毕竟叶锦添曾想自己研究一套华丽的写意造型也失败了

有评论说,如今仙侠剧里的神仙毫无仙气。素衣扮相就出来做仙女了。这正说明如今仙侠剧造型还是在吃之前港式武侠剧造型的老本。
武侠剧就是要江湖饮马,荆钗晚饭的不羁。在仙侠剧里可不朴素吗?周冬雨这个造型真的很适合武侠剧的仙气角色

穿越到下图就毫无违和感

奉劝各位前同行,不要再吃前辈们武侠剧的老本了,要想成功做起仙侠文化,必须想当初武侠剧一样,创新探索出能体现仙侠内核的造型美术。
不管写实还是写意,仙侠作为全新剧种,必须有其独特的审美依托。 当然,还是要说香港造型师的审美还是可以的,在武侠大片,维持了较高的审美(毕竟港式写意这套审美就是配的港式武侠而生的)

10年前天涯还有王祖贤是不是古典美人的争论,很久之前写王祖贤的帖子我就写过,王祖贤是古装美人,但不是古典美人

所以关于王祖贤是不是古装美人的争论,完全是由于大陆写实造型和港式写意造型带来的差别。王祖贤的古装美是基于港式写意古装基础上的美。
如果按照大陆写实古典美来看,王祖贤的古装武侠扮相的线条确实不够精致,纤巧。

前面提到了香港造型大师近年频频翻车的两点原因。下面说第三点港式写意风中,一些优秀作品均是武侠剧种,同时也多是电影。
香港造型大师频频翻车的第三点原因是更多的是作品电视化。
电视剧和电影审美有很大差别,电影的氛围感更强,能弥补造型缺憾。电影塑造氛围的利器即—— 光影和色彩
还是专业理论:光影和色彩作为画面的两个造型元素赋予画面某种特定的情绪倾向和象征意义,与其他造型元素相比最难以把握和把控。
光影那灯光和摄影师的活儿,颜色则和造型美术有关。从香港电影时期到大陆名导时期,香港造型大师一直善用大块色彩做造型。赋予象征意义。

灯光摄影再搭配上光影。色彩+光影全是大块冲击力,用以塑造气氛,光影+色彩比任何化妆都能遮掩演员原生颜值不足。

港式武侠写意喜欢用的大色块+简洁造型完全是为强光影服务,因为光影会模糊细节,大色块+简洁造型比较不容易被糊掉。而且也容易塑造气氛。

即使和王祖贤一样,有几个特写暴露出小处的不精致,也会忽略掉,毕竟光影+色彩造成的画面效果更容易留下记忆点。

随着香港造型大师来到电视剧领域,其实叶锦添的运气还比较好,他早期遇到了把电视剧当电影拍的李少红。呈现了《橘子红了》等优秀写意造型。(再加上这是他的写意灵感还没天马行空。属于大写意搭配小写实。。契合大众审美)

张叔平就惨了,几部出名电视剧作品都没遇到有艺术追求的大导,电影是视觉艺术,电视剧只是一种消遣,拍好这个故事就行了。
所以他的造型比如《烈火如歌》《醉玲珑》等等遇到的都是标准的电视剧画面,几乎无光影,画面非常清晰,现在还要加上修图滤镜,画面更偏平了。造型+人脸细节的全给你暴露出来。无处遮掩。

原本的大色块没有光影调整后,显得扁平,面积过大,从而艳俗,简洁的发型和妆容在电视剧清晰细节下即没有遮掩演员缺点,有显得过于单调。

热巴这个造型,如果和英雄电影里一样,找个胡杨林配合颜色,再好好打光,其实不至于难看。

所以并不是如今如今明星颜值下降,导致香港造型大师频频翻车,而是电视剧和电影画面效果不同,典型港式写意的造型效果只有在电影画面下才呈现出最佳画面效果

当然这也有他吃老本,总拿武侠造型糊弄的原因,但是所谓写意本来就难以研究出来,换成仙侠剧种,历史剧种的写意造型也要跟着改,可能是看到叶锦添红楼梦自由创作华丽分风写意造型的失败,张叔平就还是保持武侠写意没有改变。
当然,粉丝也别怨恨香港造型师把你家哥哥姐姐弄丑了,毕竟根本原因还是演技不足以闯入电影圈。最后:其实写实和写意是流动的,并不是泾渭分明的 ,所以文帖子我列举都是尽量选择二者典型案例来举例。。
所以两位大师频频翻车,张叔平是算是墨守陈规型,被喷不怨,明显是态度问题。叶锦添还是想在各个剧种中发扬写意风的(实际仙侠剧确实要这样),但是其尝试可谓有成功有失败,五五开吧。
有评论人物写意不过是挽尊说法,我也认同这点,根本就没什么写实和写意的严格概念(只不过从业人士都这么说)不管写实还是写意,殊途同归,好造型就是要即了解古典文化历史,严肃对待历史,在此基础上按照现代美学的审美进行二次创作和改良。至于二次创作的多少,主要看是剧种和呈现方式(电影或电视)来调整。
附上之前的帖子 : 大胆开麦,异域脸完全能打造出古典美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12758679/?start=0#2985224549 从《司藤》分析下景甜颜值,兼谈国产影视打光审美 https://www.douban.com/note/797492886/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