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喜剧人的自救

2021-08-15 星期日

这段时间先是下雨又是疫情,只能在家憋着,无比需要单纯的快乐,于是点开了辽宁民间艺术团(脱胎于赵本山的赵家班)的团综《象牙山爱逗团》,一口气追到完结。节目是宋小宝牵头,开篇他就说,把大家集结起来的初衷是,他们不能老是禁锢在自己的地盘自娱自乐,得走出去。


听到他这么说之前,我没意识到东北喜剧文化已经落寞到需要自救的地步,明明看电影、看综艺,到处都是东北元素啊。可仔细一琢磨,今年唯一爆的电影《你好,李焕英》里都是东北口音,然而讲的是个湖北故事。


《乡村爱情》明明一直在出新季,但在大家口中已经变成一个怀旧话题,越往后出现的新角色越没人认识,随着大脚婶意外去世,恐怕又要流失一大部分观众。


汪苏泷、李雪琴、张踩玲带着东北人独有的语言天赋走出来了,但他们在综艺里创造的梗已经和当地生活没什么关系了。沈腾和马丽同理,依托的一直是科班话剧、影视剧圈。曾经辉煌的现在边缘化了,想想是有点心酸。
东北本土喜剧的兴衰,和小品这种裁是捆绑在一起的。看过一个统计,说春晚上的小品六成都是用东北话。它为什么曾经能站上历史舞台
李健说东北人幽默是因为天太冷了没事做,只能动嘴自娱自乐,这讲的是东北人的语言优势:松弛俏皮,感染力强。我一直记得《红高粱模特队》里对模特这个职业的总结:“脑袋上包个绸子,露个肩膀头子,一身玻璃球子,走道还直晃胯胯轴子。”生动形象,有一种不自觉的解构的效果。类似的例子太多了,改革春风吹满地至今还是全网最红的鬼畜素材。

王建国说他和他的同学们平时真正互相开的玩笑,观众听了并不会觉得好笑,因为东北人的幽默大量用在自我疗愈上,生病都能拿来当素材,而且调侃得最狠的往往就是病人本人。


这讲的是东北喜剧叙事的核心,东北喜剧占统治地位的那些年,反复讲的其实是同一个故事:农民进城的不适应,老实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失落。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当然是赵本山,从《相亲》开始到以《昨天,今天,明天》为代表的白云黑土系列,再到《卖拐》系列,一以贯之的有点怂、有点虚荣但本性并不坏的农民形象,在社会变革中间感受到不上不下的尴尬,从而制造笑料。除了他之外,潘长江的受气包人设、巩汉林的精明人设,都深入人心。


经典的东北小品,故事本身都带着对社会现象的洞察作为内核。从《红高粱模特队》到《昨天,今天,明天》,都是以农民的单纯朴实作为镜子,去讽刺一些虚张声势和形式主义。《牛大叔提干》、《策划》更具体直接,指向大集体里的人浮于事、虚伪。
在此基础之上创造的金句,生命力比莫名其妙的网络流行语长久得多,我至今和人沟通工作的时候还经常脱口而出:要啥自行车啊


现在东北喜剧和晚会小品一起落寞,一方面是因为媒介形式越来越多样,相比于精致的电影、更凝练的脱口秀,它能提供的视听享受显得乏善可陈起来。另外大家的生活经历千差万别,全民get的笑点越来越少了。同时更本质的是,农村叙事、失落叙事也不是当下社会最需要的东西了。
除了外部环境的变化,不得不说,东北喜剧人本身也陷入了一种停滞。
东北话还是好笑的,但语言上的来回交锋太零碎,需要高明的编剧把它故事化、深刻化,但这样的人现在没有了。
另一方面,他们的演出方式也在原地打转,演员换了几代,一出场还是要么怂要么贱的人设,甚至于还倒退了。如果追看喜剧节目,就会发现东北系喜剧人尤其依赖挤眉弄眼的肢体动作,而不是剧作结构去打动人。


宋小宝当初靠吃加了芥末的面,和“损色”出圈,他本人依靠外形和天生的节奏感,赢得了观众的喜欢。但这样的人有一个就够了,但凡依样子再来一个,好笑程度是指数级别递减的。
好在他们自己完全了解问题之所在。还在求变。小沈阳在演员综艺里说小品编不出新东西了,总是喜头悲尾,他不喜欢,干脆退出。他和宋小宝机会相对比较多,这两年都在尝试自己拍电影。
《象牙山爱逗团》是另一种更集体化的自救方式。用综艺的形式,设定就是走下舞台,走进生活,去南方和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碰撞。节目的主题歌里有一句:“认理不认命”,准确概括了东北精神:落寞了不怕,总能想办法折腾出新生机。
这节目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东北喜剧人面临的几个问题。
它的一大看点是东北笑星们都有些硬功夫在身上。逗乐就不说了,张口就来。我常常能被东北人无意的语言给逗笑,比如李雪琴去参加的一期,她在路边发现了一个公园里的儿童玩具车,就和宋晓峰一起开起来了,要去兜风,临出发前,她说:“兜它”,这两个字配上豪迈的语气莫名戳中我笑点。


还有一期是“爱逗团”去体验《1818黄金眼》,宋小宝说,我这个肤色,去哪儿都是暗访。
除了这些随时随地的包袱之外,他们各个能唱会演,还会乐器,于是和摇滚、说唱等文化无缝对接。他们的优势在更于了解普通人的生活。
说唱那一期,他们就把rap演成了情景剧,讲两个老同学见面吹牛,说自己做了多少大项目。

然而最后结账的时候,俩人都说我来我来,就是死活没人真正掏钱。背后是中年人要面子却没里子的辛酸,比专业 rapper 唱票子妹子更动人,连嘴皮子的利落程度都不输。
更好看的是这些人之间的互动,用相声名词叫现挂,或者叫逗闷子,都是现下演出锻炼出来的机智。这些东西放在舞台上不成体系稍显零碎,但意外适合直播和综艺。犹记得赵本山和潘长江连麦,两句话就能上热搜。 
《象牙山爱逗团》最新一期,让林更新去和王云(演员本名叫葛珊珊)求婚。林更新扭捏,王云就占据主动去逗他,先放低自己,说你这要说这个我可当真了啊。旁边人起哄:你这也太不矜持了。她接:矜持啥呀,咱啥都有,就差人儿了。


林更新笑得直不起腰,不知道怎么接招。王云递了一个台阶:算了,不为难你了,把你整不会了。

林更新以为这就要收了,她又冷不丁来一句:要不咱俩加个微信呗。

推拉了几个回合,喜剧效果拉满。文字写出来不是很直观,推荐大家去看节目。
逗乐的期间,爱逗团成员们偶尔聊起以前的故事,宋小宝讲刚到沈阳的时候每天在广场上闲逛度日,到深夜就更没事干了,捡来两块钱想买个烤红薯,发现买不起,只能求摊主说你有没有烤糊的,至今觉得那个糊了的是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红薯。

文松讲入行之前烙饼维生,每天四点半起来一直烙四五百张。这些人没有任何包袱,像老朋友唠家常,反而挺亲切。

我看这个节目,还有一个强烈感受,近一两年生活重新陷入不太昂扬的状态,反而对那种直白的安慰,需求又强烈了起来。
恰好,《象牙山爱逗团》也不会刻意拔高什么,收官期回到沈阳,依然是老老实实奉献了一个热闹的舞台,把在南方玩耍了一季带回来的新文化:走秀、说唱、摇滚等等,和本土喜剧结合,新鲜感贼强,象牙山男团女团玩唱跳尤其惊艳。


不过我愿意把最强节目颁给唐鉴军(就是谢广坤)的二人转传统节目《报山名》,语速最后快到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脖子直接给憋气憋消失了。

最后热热闹闹到结尾,压轴的主题曲也是落在安慰大家,生活里有苦闷没关系,笑笑就过去了。是啊!小品这种形式可能会过时,但是对快乐的需求永远不会过时。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