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療業大反腐 醫院高層成掃貪對象

2023-08-14 星期一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週日(8月13日)發布一篇「央廣網評」談北京近期大力推動的「醫藥反腐」,文中批評「一些醫生乃至醫院院長罔顧醫者仁心,逞私慾、謀私利,不僅敗壞醫德醫風,還嚴重污染醫療行業、破壞醫療公平」,並稱醫療界的反腐是人民所共同盼望。

據《重慶日報》集團旗下的「上游新聞」報導,截至上週六(12日)為止,今年中國至少已有176位醫院院長、醫院書記被查。此外,這176人以男性居多,且落馬的醫院書記、醫院院長多為60後和70後的世代。被查人員名單中,有3名博士生導師和1名碩士生導師,其中更有2位是領有中國國務院津貼的醫院高層。

中國這波「醫藥反腐」從7月中下旬展開:7月21日,中國國家衛健委等部門聯合召開會議,開展為期1年的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28日,中共中央紀委與中國國家監察委員會召開動員大會,配合集中整治計劃。

有觀察認為,這是針對醫藥產業史上力道最強的打貪工作,除了嚴查醫藥代表,醫院也開始查科室、查醫生。從中國媒體披露的案例看來,幾乎每天都有醫院的高層幹部落馬。今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李希也曾在工作報告中提出,要聚焦教育醫療、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嚴肅查處貪污侵占、截留挪用、虛報冒領、「吃拿卡要」等行為。

上海報業集團旗下的「澎湃新聞」報導稱,當前中國醫療體制不健全、制度形同虛設、權力制衡不夠,助長了腐敗風氣。舉例而言,現有的藥品採購等制度不完善,讓鄉鎮衛生院長「自由裁量權過大」,客觀上提供了「權力尋租、以權謀私」的條件。

2022年新冠疫情期間忙碌的中國醫院(資料照)

2022年新冠疫情期間忙碌的中國醫院(資料照)

專家:年輕醫師收入確實偏低

據中國媒體《第一財經》報導,目前中國政府對公立醫院的平均投入,僅占公立醫院總收入的1成,剩餘9成均由公立醫院通過醫療服務收費等方式,來發放醫生的薪酬。有醫藥專家告訴DW,這在中國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在醫院需要自負盈虧的情況下,有的醫院以患者數、提供醫療服務的數量等,作為獲取利益的直接手段,從而導致「過度醫療」、「以藥養醫」等不合理的醫療服務行為出現。

擔任中國多家外資醫院董事或顧問、華東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副教授陳弘信向DW表示,在中國,醫藥價格被官方限制,「這不能體現醫師的(專業)價值」。因此,各醫院有一些方法來「補償」醫師的工作。

有專家認為,中國醫療產業的待遇可能相對偏低。以上海為例,陳弘信說,中國的名校畢業生如果畢業去金融業工作,到30歲可能已有2萬元至3萬元人民幣的月薪,但同齡年輕醫師每個月薪資卻可能只有人民幣不到1萬元。

「當你的同學(在金融業)30歲就買房結婚,你(當醫師)才領(人民幣)幾千塊,誰要跟你結婚?」陳弘信進一步指出,對中國的年輕醫師來說,收入多寡是看醫院的各科室會不會有額外獎金,以及主管會不會將這個獎金分給年輕醫師。一般來說,要加上績效獎金之後,醫生才有真正足夠的收入。

2020年中國一家生產流感疫苗的公司(資料照)

2020年中國一家生產流感疫苗的公司(資料照)

學術會議成另一重點

據上海《新民週刊》報導,在這場反腐風暴中,醫院與藥商以「學術會議」之名進行利益輸送,也成了官方另一大調查重點。

今年5月,中國國家衛健委、公安部、財政部、商務部等中央部門曾聯合印發通知,嚴厲打擊醫藥業以「捐贈」或是學術活動和會議等名義,變相分攤費用、為非法輸送利益提供平台或違規接受資助。

隨後,廣東、廣西、浙江等地的醫療機構相繼印發通知,加強醫療反腐自查力度,除了把直接收受經營企業或人員的紅包回扣列為違規行為,還重點提出醫生為企業站台講課亦違規。此外,官方還要求醫務人員須主動退回2018年至2023年5月以來,所收受的講課費、培訓費、研討費等「不合理報酬」。這意味著,這一輪全國範圍內的醫藥反腐,至少會追溯到過去5年內。

《新民週刊》指出,以往每年7、8月份會密集舉辦醫藥學術會議,新冠疫情之後更是出現「爆發式增長」,不過今年8月以來至少已有10場會議紛紛「避嫌」、宣布延期,往年暑期的醫藥領域「學習班」、「培訓班」也陸續延期或停辦。

(綜合報導)

中國北京一家私立醫院(資料照)

中國北京一家私立醫院(資料照)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