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丨从平地到上梁,白族木结构传统民居的起屋全过程,极具仪式感

2022-02-09 星期三


剑川古城一度遭到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入侵”,但随着古城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古城建筑的翻新与重建过程中,剑川人大多会刻意保持以木结构建筑为主的传统风格。


▲剑川古城〔摄影:Jean.G


平日散步的西门外街年中新建了一幢楼房,每次路过时看着房子从无到有,打地基、竖房子、砌墙、铺瓦、彩绘,逐渐有了模样。


偶尔看到木匠师傅在房顶铺作,蓝天白云下忙碌又透着散漫,有一种模糊的感受,似乎传统的不只是木构建筑,也包含着建筑过程对自然天地的敬畏与顺应,有一种古老的智慧蕴含其中。


▲盖房子〔摄影:Jean.G


近日出门,发现小院附近年久失修的老楼正在拆除,老楼缺乏修整,门墙上已经有些杂草,大门上蓝底白字“有线电视”的牌子,悄无声息述说着时光的流逝。


拆房子的工人对往事可不会有什么留恋,土墙朽木,在他们的大锤下都纷纷解体,路过时只觉尘土纷纷,迅速掩鼻而过。


不几日,拆下的废弃物被清扫一空,水泥灌注的地基为新建筑腾出一片空地出来。


一日清晨,刚出门便看到巷子口和伽蓝桥上堆放了不少的木头构件,滴水上写有“正方居中前上”等字样,忽然想起上次和子瑜在沙溪面对房梁上类似的字迹,颇做了一番猜测。


▲房屋上未褪色的标记〔摄影:王子瑜


当时是在建好的房屋上,故而有些不解,面对眼前这些零散的物什,其作用便不言自明了。


▲标记好木构件〔摄影:Jean.G


如同搭一座大型积木,工匠们将这些制作好的构件,参照大师傅(即掌墨师)做好的标记,根据搭建顺序,利用榫卯扣接,拼成一榀(也俗称一扇/一片)一榀的。


▲搭建“榀”〔摄影:Jean.G


大师傅带领七八个木匠师傅,在现场指挥,遇到出现误差的地方,抄起电锯进行调整,确保搭建工作的进行。


▲搭建好的“榀”〔摄影:Jean.G


除了木工师傅,主人家的亲戚朋友,还有周围的邻居也都会前来帮忙。搭房子最需要人手的就是前几天,男性亲朋帮忙架设房屋的同时,女性亲朋帮忙烧菜做饭。


剑川的习俗,不论红白喜事,往往能见到主人家在路边支上几口烧柴火的大锅,冒着炊烟,女人们切菜、炒菜,和忙碌着的男人们一样,看似忙乱,却又自有章法,有条不紊。


▲沿街搭建的临时灶台〔摄影:Jean.G


木匠师傅和前来帮忙的亲朋,就在路边搭起的桌上,由主人家招待三餐。



竖房子


次日,吊车开进古城边上,准备搭建房屋的主体,“竖房子”。


主人一早就在新房的四周点上香火,并在房屋梁柱的底部,敲进“金币”(硬币),横梁上也贴上了红纸写的吉利话。


▲往柱子底部钉上硬币〔摄影:Jean.G


与此同时,工匠们则忙着进行准备工作,利用木条将昨天搭好的榀固定住,两边拴上绳子,交给来帮忙的亲戚拉好,顶上则用结实的绳条和吊车钩连接起来。用于支撑榀的地角也提前搭建完成。


▲固定好“榀”〔摄影:Jean.G


一切准备就绪,随着鞭炮的声音响起,师傅缓缓指挥吊臂上升,如一面墙似的巨大木架构,缓缓从地面立起来,逐渐悬浮在空中。


▲吊起来的“榀”〔摄影:Jean.G


根据师傅的指示,帮忙的亲戚利用绳索,配合吊车的移动,渐渐将这面榀移动到预装的位置。


准备落下安装的时候,一群人在下方扶住榀,将其精准放置在和地角对应的地方,利用榫卯结构,将其扣紧。


▲准备扣榫〔摄影:Jean.G


▲扣好的底部〔摄影:Jean.G


待一榀放稳后,两边拉绳子的人还不能松手,有人爬到榀上,利用周围的建筑物将榀固定住,然后吊车转而去吊装第二榀。


▲刚放好的两“榀”〔摄影:Jean.G


第二榀也放好后,开始搭建中间的横梁。


整个过程,忙而不乱,虽然无人安排,一众人等却自然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


有人拉住绳子,保持整个结构的平衡;


▲固定住“榀”〔摄影:Jean.G


有人帮忙抬梁,利用绳索将横梁运到指定的位置;


▲抬梁〔摄影:Jean.G


▲运梁〔摄影:Jean.G


有人在榀上负责安装,在木棰的敲击下扣紧横梁。


▲固定横梁〔摄影:Jean.G


而旁边的巷子里,女性亲朋则忙着准备伙食。


▲备餐〔摄影:Jean.G


如传统的男耕女织,各司其职,甚至是泾渭分明。


传统上,竖房子的时候,女性是不可以站在房屋下面的,男子可以在各种木构件上走来走去,女性却不能踩踏,尤其是上梁用的中梁,女性跨过中梁被视为不吉利的行为。


在吊车的协助下,原本散乱的榀、横梁、梁柱,渐渐组装成房屋的雏形。


这个过程在没有吊车的时候,甚至现在一些村落里,则是全人工作业。两边拉绳子的人,负责将榀拉起,榀下则有一群人抬着,进行位置的挪动和安装。据说那个场面会更加的壮观和热闹。



上梁仪式


房屋架构搭好后,则是最重要的上梁仪式。


梁,指的是屋顶最高一根中梁,农村有俗语,“房顶有梁,家中有粮,房顶无梁,六畜不旺。”“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都表达了房梁的重要性。


上梁仪式在魏晋时期已有文献记载,似乎起源于万物有灵的时代,迄今在剑川周围村落仍存有祭拜树神的仪式,略可做些联想。而传统仪式,多半与祈福消灾相关,上梁兼具二者,一则是希望神灵护佑,平安兴旺;一则也是驱邪免祸。


此外,中梁本身也是整个房屋建筑中有着重要位置的结构,只是现在许多地方的上梁,弱化了其实用效果,实际承载受力的是另一根横梁,上梁仪式所用的梁,则架在其上,更重要的是其表现意义。


▲搭梁〔摄影:Jean.G


中梁所采用的木材,需要提前选定,并放置在干净的地方,并在上梁当日漆成红色。


而上梁的日期时辰,主人家要专门请人根据方位、五行、属相等一系列复杂的组合推演得出。木工师傅须在这个时辰前,至少完成主屋部分的搭建,以备上梁仪式的进行。


上梁仪式进行的头一天,大师傅和附近帮忙的几位老妈妈,还有别的仪式要举行。


老妈妈们在上梁前一日,要前往城隍庙进行祭拜,告知起新房的人家所在,祈求城隍的护佑,并叠备一些金银元宝,作为上梁当日的祭礼。


大师傅则在上梁前一日的晚间,进行“送木神”仪式,仪式需要用到从中梁上锯下的一片圆木,正中写上,“圆木大吉”,两侧书写,“墨斗星君”“曲尺童子”,并准备小号的木工工具,如木马、横梁、木棰,作为祭祀用品。


等到夜深人静,大师傅会抱着一只大公鸡,祭拜圆木。祭拜完后,公鸡则被烹煮,烹煮的过程中不能用盖子盖住,以示天、地、鲁班,能够享祀。


▲“送木神”仪式〔摄影:王礼忠


祭祀完成后,圆木会被焚化,用刚才杀掉公鸡的鸡毛鸡血等掩盖灰烬,小号的木工工具,则会送到城外。


“送木神”的过程,女性是不被允许在旁边观看或参与的,或许和这个仪式主要是为了驱邪有关。房屋在建造过程可能有叨扰到各类生灵,师傅们利用这个仪式将不好的东西送走。


上梁仪式当天,是建造房屋过程里,最为隆重和热闹的时刻。亲戚邻里,都会前来参加庆贺,并带一些随礼,也会在仪式过程里,讨个好彩头。


上梁的时辰定在下午2点至3点间,上午工匠们仍在继续房屋主体部分的搭建工作,仍有最后一榀尚需搭建。


亲朋们合力将这榀抬将起来,挪动到恰当的位置,等待吊车起吊;


▲移动“榀”〔摄影:Jean.G


旁边的小屋里,老人家正在炸彩色的粉皮,用于一会儿的祭祀;


▲炸好的彩色粉皮〔摄影:Jean.G


梁柱上一一贴上对联,都是些吉利话;除了屋顶主梁比较特别,贴的文字是,“姜太公在此诸邪回避”;


▲贴对联〔摄影:Jean.G


今日的主角,中梁,则架在一对木马上,由一位主人家的男性,用红色的矿物染料调出红色水后,仔仔细细的将中梁漆成红色,一会儿上梁要用到的红绳,也浸泡后染成红色,晾晒在一旁;


▲给中梁刷上红色〔摄影:Jean.G


祭礼要用到的瓜果、烟糖、猪头、刀头肉、鲜鱼、毛毯,在一旁候场,写有五谷丰登的方斗,也盛上了米面。


▲祭品〔摄影:Jean.G


主人家在中梁下撑开一块帘布,上面挂上“福”字,对联,前面一张长桌,祭品就顺次放在桌上,并点上香烛。


猪头和鲜鱼摆在正中,大师傅将写有“鲁国先贤公输班神位”的红纸绑在木板上,插到盛满大米的方斗中。


▲安放神位〔摄影:Jean.G


之后将染成红色的中梁抬到供桌前,女主人先将印有八卦的红布、装有五谷的袋子、彩线和硬币放置在中梁上。


▲中梁〔摄影:Jean.G


大师傅和他的助手将中梁用八卦包起来,用硬币钉牢,并将彩线、五谷袋和一双红筷子绑上固定好。两端拴上鞭炮。


▲准备好的中梁〔摄影:Jean.G


两位年长的老妈妈,先焚香拜四方,拜鲁班神位及中梁,将提前准备好的金银元宝放到神位前,除了常规祭品外,一会儿要用到的馒头、酒水、糖果,也一并进行祭祀。


老妈妈们一起到中梁前磕头祭拜,并念诵一些祈福的祝语。


▲老妈妈祭拜大梁〔摄影:Jean.G


之后有的老妈妈将金银拿到旁边焚化,并以茶水洒地;


▲焚化的元宝〔摄影:Jean.G


有的老妈妈绕着房屋洒大米制作的爆米花;


▲洒爆米花〔摄影:Jean.G


有的老妈妈用松叶泼洒香粉兑成的水;


▲洒水〔摄影:Jean.G


大师傅则找来一块废弃的铁器,烧红后,用水浇息,随后扔掉。


▲大师傅在浇灭铁器〔摄影:Jean.G


这个过程主要是用于驱邪清洁,为上梁仪式作准备。


之后上梁仪式正式开始,主人家抱出一只大公鸡,将鸡头放到清洁用的“香水”里浸过,抱着公鸡祭拜过大梁后,将公鸡转交给大师傅。


大师傅也要抱着公鸡祭拜大梁,之后将鸡冠子扯破,以鸡血依次点鲁班神位、中梁的龙头、龙尾、中央、四方梁柱,一边点一边说吉利话,说一段,周围的人要接一句“好啊”,叫做“接口彩”。


▲大师傅用鸡头点鲁班神位〔摄影:Jean.G


这个仪式结束后,写有鲁班神位的红纸要焚化,避免之后沾染到不洁的东西。


随后大师傅就登上屋顶,准备安放中梁。


大师傅和他的两个助手,先将馒头、米花糖、酒水等拎上屋顶,做好准备。


▲将馒头运到屋顶〔摄影:Jean.G


之后点燃鞭炮,伴随着鞭炮的噼啪作响,慢慢将中梁拉到屋顶,用木棰扣紧。最后左右中要各砸一下,每砸一下,大师傅就说一句吉利话。


▲上梁〔摄影:Jean.G


接下来是亲朋邻居喜闻乐见的环节,洒金币,丢馒头,扔米花糖。


大师傅先洒酒以敬五方,然后洒下“金水”,即装有硬币的井水,这时候人们一拥而上,拣拾一些“金币”,讨个好彩头;


▲洒“金水”〔摄影:Jean.G


之后则是“破五方”,先破四方,向东西南北各扔一个红纸包住的开花馒头,里面藏有一个硬币,抢到这个馒头的,预示着好运气,人们都跃跃欲试。


▲抢到了“大馒头”〔摄影:Jean.G


一番争抢后,得到的则开心不已,未能抢到这个馒头的,也做好准备抢接下来的馒头、米花糖等,抢得人越多,主人家越高兴。


最后一个中央的馒头,是专留给主人的,主人再次拜过后,伴随着大师傅的吉利话,一个大红馒头从天而降,主人家接到手,也接到了福气。


▲主人接馒头〔摄影:Jean.G


之后将大红花拴到中梁上,整个仪式也就结束了。


仪式结束后,祭祀鲁班的祭品,便归大师傅所有了。如果大师傅不想带走,就留给主人家,但是祭祀用的大公鸡,一般来说,大师傅是定要抱走的。


▲上好的中梁〔摄影:Jean.G


上梁仪式过程中,大师傅有一套“上梁词”,都是些吉利话,各个师傅不尽相同,这里附上一份,仅供参考。


(祭大梁)

掌墨师接鸡

接的主人一只鸡

鸡是什么鸡

我们是……变的鸡

大红冠子红艳艳

五色鸡毛金灿灿

天上下来祭大梁

今天鲁班黄道日

用我们来祭梁

(祭梁)

我是鲁班的弟子

鲁班让我挑金梁

鲁班让我画金房

我们先来祭金梁

这根金梁很伟岸

山中长了一辈子

今天来到主人家

金梁压金柱

金梁银梁

金梁就是大金龙

左手我们点龙头

年年都是鱼和肉

右手我们点龙尾

四季平安钱儿响

金梁腾到新房上

就像做了我们的主人家

鲁班让我上金梁

梯子一把送我上

这把梯子十二级

级级伸高去

一对大红绳子晃又晃

接得金梁金龙样

金梁上得新房上

全宅都兴旺

左端我们接龙头

右端龙尾腾上房

老天爷也佑我们

佑我们住新房

(扣梁)

左响响龙头

财神老爷来掌梁

右响响龙尾

大官大神发我家

正中央响三响

一辈子幸福

(洒金雨)

金梁祭完下金雨

清水一壶摆上梁

放入金和银

金银如雨下

龙王喷水就是钱

五谷丰登福满堂

这场金雨下完后

全坝子风调雨顺

(破五方)

一筐馒头送金梁

米糕饵块加糍粑

日子就像树叶儿

一日更比一日厚

鲁班让我破五方

东西南北土中央

五方破来……

全家笑开颜

这个馒头丢向东

好事好情到我家

这个馒头丢向南

我们的银盘就像一盆大兰花

这个馒头丢向西

做人做得高如金华山

这个馒头丢向北

子子女女跟我们奔

这个馒头房主人接

观音菩萨走在前

饵块馒头接干净

清洁平安顶干净

大事小情顶机灵

天下清太平



跟着文化地图
了解云南故事

看山,看水
看大块文章

添加渔夫微信
进云南历史文化交流群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