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华尔街见闻付费VIP会员文章,现作为福利免费试读放出。
电子烟代工格局有变?5月26日,电子烟行业爆出两则新闻,引发市场关注。
其一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与旧版报告相比,报告新增加了电子烟的健康危害章节,指出“有充分证据表明电子烟是不安全的”。
其二是有消息称,比亚迪电子的电子烟业务已经完成专利布局,产线进入试生产,预计6月可能进入大规模量产,根据测算全部40条产线满产产值或将接近百亿水平。比亚迪有关负责人回应称,电子烟业务以给品牌客户做代工为主,没有独立上市计划。
上述两则消息也导致相关个股走势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思摩尔国际大跌17.1%,比亚迪电子一度涨超22%,最终收涨11.73%。
今年3月,工信部和国家烟草专卖局共同起草《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决定》,提出电子烟将参照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再加上这一次卫健委发布的报告,电子烟行业的每一次风向变动,都会对市场情绪造成短期冲击。
需要注意的是,本次思摩尔的大跌除了有《报告》定调电子烟危害的因素外,更为重要的是比亚迪电子的入局,或将搅动国内电子烟制造商的代工格局。
高毛利引来竞争
作为国内“电子烟第一股”,思摩尔国际自上市以来便备受市场关注。受益于电子烟行业的发展红利以及公司先发优势,公司营收和净利润保持高速增长。2020年思摩尔实现营收100.8亿元,同比增长32.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4.3亿元,同比增长58.1%。
思摩尔业绩中最为亮眼的部分莫过于超高的利润率了。根据2020年财报,受益于思摩尔在陶瓷雾化芯技术上取得的突破,公司整体毛利率由2016年的24.31%抬升至2020年52.91%,净利率为23.81%,在OEM/ODM代工领域,20%+的利润率已经是相当高的水平了。
数据来源:wind
如此高的利润空间自然也会吸引各路玩家加入到电子烟代工的竞争之中。
事实上,比亚迪早已进入电子烟行业,只不过早期主要布局的是加热不燃烧(HNB)产品,在去年加大了对电子雾化烟弹的研发。比亚迪调转方向开始研发雾化相关产品也是看中了其更高的毛利率。
根据比亚迪财报来看,汽车和手机部件及组装是其主要收入来源,二者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53.64%和38.34%。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从毛利率看,比亚迪汽车业务的毛利率为25.2%,而比亚迪电子的手机代工业务毛利率仅13.17%。
目前手机市场已进入红海时代,手机代工厂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代工业务的毛利率也呈现不断下滑的态势。
从以往的数据来看,富士康代工业务的毛利率常年维持在6-8%之间,国内厂商的毛利率也从2011年30%的水平降至15-20%的区间,净利率更是从20%降至个位数,手机代工厂从过往的辉煌转向“内卷”竞争。
虽然比亚迪电子的毛利率水平要高于富士康,但与其汽车业务相比仍有差距,更不用说同高毛利的电子烟代工业务相比了。
图:部分消费电子代工厂毛利率变化(%)
图:部分消费电子代工厂净利率变化(%)
手机代工未来的发展空间必然是有限的,这也是为何比亚迪正着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多线布局电子烟、无人机、智能汽车等领域。
在研发和资金实力方面,比亚迪电子绝不逊色于思摩尔,强劲对手的出现自然会瓜分掉思摩尔原有的大蛋糕。
当然由于电子烟和消费电子的行业特性有所不同,新进玩家的加入是否会使得电子烟代工未来也走上类似消费电子代工的发展路径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代工厂商想要维持其超高利润空间还是颇有难度的。
未来关注什么?
新玩家的加入能否成功搅局电子烟代工业务,有以下两个方面值得关注:
首先,由于电子烟具有高频、高复购的特性,电子烟品牌出于口碑的考虑,对于量产后的良率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一方面与消费电子有相似之处。
思摩尔正是凭借在陶瓷芯工艺方面的领先优势以及稳定的产能,与大客户之间建立了长期合作。
目前从比亚迪透露出的信息看,技术突破、品牌订单、出货量等都还没有明确的增量信息,是否能够就此打破思摩尔建立的壁垒仍待市场验证。
其次便是PMTA的认证。国内的电子烟渗透率偏低(2019年为1.2%),同时由于监管的不确定性,电子烟制造商的主要收入还是来源于海外。
美国FDA要求电子烟品牌和厂家都提交PMTA(Premarket Tobacco Application,烟草上市前审查)申请。
PMTA的审核周期长且成本高,对于品牌商而言,更换代工企业的转移成本较高,这也无形之中加深了客户与代工厂的绑定。
读后请“五连”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