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张疑似安远县财政局大门口的“奇怪”照片,在社交媒体上“走红”,也成为网友调侃的事儿。机关单位门口像一个祭拜场所,烧香点烛上贡品,看上去与其严肃性格格不入。
从照片可以看到,有“安远县财政局”的牌子,旁边有“科学理财催发展”的红色对联部分内容。不少焚烧或焚烧后的香梗、蜡烛、纸屑,以及苹果、牛奶、塑料袋随处可见,甚至有奶粉罐做的临时香炉。地砖等地方,还有被香烛熏黑的痕迹。
而另一张图片则是安远县财政局2021年1月31日落款的告示,其内容为:关于禁止在财政局机关大楼门口烧香点烛等祈福活动的告示——各位父老乡亲:乔迁嫁娶乃人生大事、喜事,举行一些祈福仪式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在财政局大楼门口烧香点蜡烛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慰藉,并没有真正的实际作用,反而破坏了政府机关的严肃性、权威性,给社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也违背了祈福的初衷。在此,郑重告示,做现代人,行文明事,禁止在财政局大楼门前燃香点蜡!特此告示。
当地人称,这样的祈福活动,是求财求富贵,一般是深更半夜或者凌晨三四点,工作人员也看不到,仪式结束就离开了。
2月2日,安远县财政局工作人员称,县财政局门口近期确实出现了烧香祈福的现象,但这是个偶然性的,并不是长期存在的。这是当地人的一个习俗,嫁娶乔迁之类的喜事,用这样的方式求得一种心灵安慰,但法律上又不好强行制止,所以出告示引导,劝导市民文明祈福,现在已经好多了。
据了解,在外地也出现过在财政局、银行门口烧香点烛祈福的现象,按照当地人的说法,这样就能把‘财神’请回家,住进新家新房后,家里便能财源广进。
有社会学业内人士分析,类似的祈福活动,是一个群体长时间形成的行为习惯,互相影响和模仿,继而形成了一种约定行为。他们通过向与“财”、“贵”有关的单位或机构,进行祭拜或祈祷从而寻求美好的愿望,实际上是从传统文化向“功利习俗”跌退的一种现象,当地应该重视文化、文明的宣传引导,切勿让习俗成为陋俗,影响城市文明形象。
文/冯冠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