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持政治局常委會議 堅持清零、優化防疫

2022-11-11 星期五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國家主席、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週四(11月10日)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這是中共二十大後,中國新一屆領導班子的首次會議,會議聽取了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匯報,習近平重申要「堅定不移貫徹『動態清零』總方針」。

新華社報導,會議指出,中國是人口大國,脆弱人群數量多,地區發展不平衡,醫療資源總量不足,一些地區的疫情還有一定規模,受病毒變異和冬春季氣候因素影響,疫情傳播範圍和規模有可能進一步擴大,防控形勢仍然嚴峻。

會議強調,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貫徹「動態清零」總方針,「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特別的是,會議承諾將改進防疫政策,必要的防疫舉措不能放鬆,但也要「反對不負責任的態度」、「反對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糾正『層層加碼』、『一刀切』等做法」,保障民眾生產生活服務、看病就醫、加大幫助弱勢群體等基本民生需求。

會議稱要「研究部署進一步優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但並未闡述細節。

中國近期防疫「亂象」頻傳,從鄭州富士康廠內疫情引發大量員工徒步返鄉甘肅蘭州3歲幼童一氧化碳中毒後因封控搶救不及、到內蒙古呼和浩特一母親跳樓,女兒想求救但門遭焊死...,各種悲劇引發民怨四起。

在週四的政治局常委會議之前,中國衛健委日前曾明確批評「一刀切」和「層層加碼」是嚴重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清零」何時是盡頭?

美聯社報導,有衛生專家和經濟學家判斷「動態清零」政策可能還會持續一年以上。他們表示,中國數以百萬計的老人群體必須先完成新冠疫苗接種,中國才有可能放寬入境檢疫限制。

美國《華爾街日報》日前引述知情人士報導,中國領導人正考慮逐步開放,但進度將相當緩慢,也不設定時間表。上週,社交媒體流傳中國政府考慮放鬆防疫管制的傳言後,中國公司的股價在香港證券交易所應聲飆漲,但在政府遲遲未證實傳言後,股價有所回落。

外界期待中國在二十大後能鬆綁嚴格的防疫政策,但遲遲未果。

外界期待中國在二十大後能鬆綁嚴格的防疫政策,但遲遲未果。

中國本波疫情是過去約半年以來的新高峰,路透社報導,全國各地居民和企業都受到干擾,並對金融市場產生影響。有經濟專家預計,中國2022年度經濟增長將降至3%,連去年的8.1%一半都不到。

中國央行10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0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6152億元,比起上月大幅減少,也遠低於於路透社調查的市場預期。新冠疫情的爆發和房地產行業的低迷,對信貸需求造成了影響,全面減弱。

根據中國國家衛健委最新通報,11月9日中國大陸新增1133名本土確診感染者和7691名本土無症狀感染者。疫情遍佈幾乎所有省份,廣東、河南、內蒙古情況最為嚴重。

廣東與北京

中國本波疫情重災區之一的廣州,儘管還沒有採取全城封鎖措施,但當局在10日敦促居民居家辦公,並啟動大規模核酸檢測。廣州擁有近1900萬人口,是中國製造業重鎮。路透社報導,該地病例已連續第三天超過2000例。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很難說廣州是否會重蹈上海今年春天的覆轍。」野村證券分析師10日在一份說明中寫道,若廣州步上海封城的後塵,「將引發對中國新一輪的悲觀情緒」。

廣州一家遊戲公司的職員Mason Long告訴路透社,當地部分居民正在為封城做準備,許多人已經或正計劃要逃離廣州。

在首都北京,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10日宣布,鑒於疫情防控將暫停舉辦2022年北京車展。過去一個月,因中共二十大在北京舉行,且當地疫情反覆,有大量民眾反應因被「彈窗」而無法進返北京。

「彈窗」是中國防疫管制手段之一,通過大數據平台,有針對性地讓民眾的手機健康碼APP出現不可消除的警告訊息。在出入公共場合需要掃描健康碼的中國,出現彈窗就意味著寸步難行。

北京11月9日通報新增共95宗本土確診病例,包含無症狀感染者,數字持續上升。

在北京部分地區,居民被要求每天進行新冠檢測。路透社報導,在朝陽區一個住宅大院外,一台大喇叭就反覆播放著呼籲聲音:「在這段大規模的篩檢測試期間,沒有人可以被遺漏。每天都要做新冠檢測。」

  • Symbolbild I Containerschiff

    新冠疫情和“清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问题

    经济增速放缓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继2021年中国经济出现复苏后,2022年和2023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会放缓。原因是中国国内需求低迷的情况仍未改善。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20日对中国今年的增长预期进一步下调至4.4%。这个数字远低于年初北京设下的5.5%目标。下调主因是中国抗疫采取强硬的清零政策、广泛封控影响经济活动,加上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加剧了对中国经济的压力。

  • China Peking | Massentest nach Anstieg von Coronavirusfällen

    新冠疫情和“清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问题

    新冠康复者求职被歧视

    近日一篇题为“我躲在上海虹桥的卫生间,不知道去哪”的文章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文章内容讲述了一名新冠康复者求职碰壁,被发现住在上海虹桥车站厕所卫生间,她表示“现在招工都不要感染过阳性的人”。对此,上海市政府表示也关注到相关情况,并指出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呼吁对新冠康复者给予更多的关心,“不能给他们贴标签,不在他们的工作生活中设槛,不能让他们生活在不该有的阴影下。”

  • Universitäts-Absolventen in Hangzhou, China

    新冠疫情和“清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问题

    年轻人失业率创新高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6月中发布的最新经济指标数据,疫情冲击对就业的不利影响仍然持续。从总体失业率来看,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9%,16-24岁年轻人的失业率是18.4%,比4月上升了0.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今年中国大学应届毕业生达1076万人,比2021年多出167万人,规模和增幅皆创下历史新高。中国国家统计局已表示,随着毕业生投入就业市场,可能进一步加重就业压力。

  • China Coronavirus l Zutritt via QR Code - Sicherheitsmaßnahme

    新冠疫情和“清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问题

    民众出行不便

    在北京以“动态清零”为原则的防疫政策之下,中国希望最大程度地减少境外输入感染病例的风险,因此一直采取严格的出入境管理限制,旅客入境后还必须接受严格的隔离。而在中国境内,一旦发现确诊案例,就会立即实施大规模核酸检测和封控。外界预测,健康码和常态化核酸检测将成为中国大城市的防疫日常。

  • China | Coronavirus | Nahrungsmittelversorgung in Shanghai

    新冠疫情和“清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问题

    封城期间看病难、吃饭难

    上海等城市曾经经历长达数周的隔离,不仅让许多居民面临收入损失、家庭分离,吃饭难、看病难也是让人发愁的问题。在疫情严控之下,民众抱怨民生物资匮乏,快递物流人力运力不足导致配送不及时,而民众看病就医的渠道也受到种种限制。西安封城期间,曾发生过孕妇因核酸检测有效期超时而在医院外等待过久不幸流产、心梗患者因无核酸检测被拒诊而不治身亡的事件。

  • China | Health Code

    新冠疫情和“清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问题

    防疫手段遭到滥用 河南银行储户健康码“绿转红”

    中国在防疫期间引入“健康码“措施。对于各地居民来说,健康码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另一张身份证,只要健康码变成红色,通常就意味着相关人员感染新冠病毒或者是密切接触者,出行自由就要受到限制。日前在河南则发生了“天降红码”的状况。今年4月,一些村镇银行的储户发现无法使用网上业务,他们向监管机构提出投诉,要求取出自己的存款,但是始终未能获得答复。储户于是前往河南村镇银行取钱,却发现自己的健康码变红,从而被强制隔离或者限制出行,但他们的核酸检测都显示阴性。这起事件在网上引起热议,人们开始质疑,原本用于防疫的大数据是否遭到滥用,甚至成为“维稳”的工具。

  • China Coronavirus l Shanghai nach dem Lockdown l Xuhui Viertel im Lockdown

    新冠疫情和“清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问题

    社会管控进一步加剧

    在过去两年半的疫情中,中国进一步缩紧对社会的管控。近日在天津市,有部分民众因为未按时参加核酸筛查,被以逃避核酸检测为由列入“失信名单”。旅美的中国人权律师滕彪认为,中国政府利用高科技与其他现代有效监控的技术,对公民社会进行全面的监视与控制,而在疫情期间,中国政府也累积了更多控制社会流动的经验,可以预期的是,即便疫情结束,这套防疫措施也会持续。

  • China I Wirtschaftwissenschaftler Lang Xianping

    新冠疫情和“清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问题

    名人“润”了 富人想“润”

    上海封城后,来自英文run的“润”一词成为中国的网络流行词。除了许多在上海的外国人在解封后逃离上海,连曾为中国的新冠防疫政策叫好的中国经济学家郎咸平也被指已举家从上海迁到香港。彭博社援引投资移民谘询公司Henley & Partners估计,由于严苛抗疫加上经济放缓,约有1万名中国富人正寻求离开中国。若他们移民成功,将从中国带走480亿美元。


(美聯社、路透社、新華社)

© 2022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原文地址:点击